吴忠曾是古“朔方”

字数:2490 2021年8月6日 版名:塞上春秋
    唐代节度使理所位置图。(资料图片)

  

  

  张树彬

  

  打开字典查“朔”,释义会有两条:1.农历每有初一。2.北。这就是说,以朔为日期,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以朔为方位,则北方为“朔方”。《玉篇》(南朝梁国顾野王所撰的一部诠释字词的著作)中对“朔”字的解释为“北方也”。《十三经注疏》中对“朔”的解释是:“朔北方也。舍人曰朔尽也,北方万物尽故言朔也。”本文所谈古代“朔方”,不是在说北方的方位,而是在说在北方被称作“朔方”的城镇,究竟是在今天什么地方。

  

  汉代以前的朔方城

  

  有文字记载西周时已有之。《诗经·小雅·出车》中有“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意为周宣王为抵御北方猃狁的侵犯,命大将南仲在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修筑“朔方城”。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修筑朔方城的文字记载了。至于南仲所建之朔方城究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据唐代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朔方县,本汉旧县,今县理北会贲故城是也。汉末荒废,后魏更置岩绿县,隋因之,贞观二年改为朔方县……什贲故城,在县理北,即汉朔方县之故城也。诗所谓‘王命南仲,城彼朔方’,是也。”这就是说,这个古老的朔方城就是后来的什贲故城。

  

  秦王朝历史较短,虽收“河南地”却未见有设朔方城的记载。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命车骑将军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走白羊、楼烦王。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朔方郡是西汉重要的北部边郡之一,也是最早以“朔方”设置为一行政区。朔方设郡之时,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要营建朔方城,公孙羊极力反对。经过一番争论后,汉武帝还是采纳了主父偃的主张,命校尉苏建率十万大军筑建朔方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朔方城建成。根据史料考证,汉代苏建所筑之朔方城还在西周南仲所筑朔方城的地方,后来被称作什贲故城了。

  

  古灵州是朔方节度使的理所

  

  有唐以来,朔方(即“朔方城”)的记载开始明晰起来。唐代的朔方,正是朱熹所言“灵夏等州之地”。也就是说,灵州、夏州之地域,那时都叫朔方。唐代灵州即今吴忠一带,而夏州则是和灵州接壤的今陕西、山西北部及相邻的内蒙古一带。唐初沿北周及隋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为都督,总揽数州军事。唐睿宗景云中(公元710-711年),薛讷为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始有节度使的称号。唐玄宗开元至天宝年间,先后聚边境数州为一镇,设节度使,即都督带使节者。授职时赐双旌双节(“节”是古代使臣执以示信之物),兼度支、营田、观察等使,总揽一方军政、民政、财政和监察大权,所辖区内之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沿边共设九节度使、一经略使,合称“十大节度使”。其间,开元九年(721年)设了总揽北方数州的朔方节度使,其辖境最大时约统辖今宁夏各县、甘肃陇东、内蒙古河套、陕西北部等地区。《元和郡县图志》第92页明确地记载着:“灵州常为朔方节度使理所。”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栴编撰的《宁夏志》中,记载了将灵州称为朔方的演变过程:“灵州……古为戎狄地,秦属北地郡,二汉、魏、晋皆因之。元魏(即北魏)太武帝平赫连昌,置薄骨律镇河渚上,旧是赫连果地。至明帝(即北魏孝明帝)立灵州,初治河北,后徙治果园所筑城。后周立普乐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郡废,大业初州废,立灵武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曰灵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曰灵武郡,升为朔方军节度,领县四:曰回乐、曰灵武、曰保静、曰怀远。”吴忠礼先生在对这一段文字记载的笺证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天宝元年灵武郡升为朔方军节度使理所。这就是说,自唐天宝年间开始,古灵州即成为朔方节度使的理所,所以灵州的又一个称谓也就是朔方了。

  

  “安史之乱”发生后,太子李亨逃至灵州,在众官的簇拥下于公元756年在灵州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当时朔方军在全国实力最强,统辖范围最大。唐肃宗在灵州诏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中外各路大军收复失地。这就使灵州一时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成为唐室中兴之发祥地,名声远播,其知名度大为提高。朔方作为灵州的别称,也就随之叫响,名闻天下。

  

  正因为如此,唐代文人在写诗时常提到灵州、朔方。如今天能见到的唐诗诗题中提到朔方的就有:张九龄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高适的《送刘平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皇甫冉的《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张蠙的《朔方书事》、吕温的《奉送范司空赴朔方》等。这些诗中所提及的朔方,当然不是指一方地域,而是指一具体的城镇,即古灵州城。当代历史研究已证实,古代的灵州就是今吴忠(即今利通区所在)之地,所以这一时期的朔方故城,指的就是今吴忠之所在。

  

  宋代后朔方地理名称的演变

  

  宋代时,古灵州沦为西夏腹地,所以《宋史·地理志》中便不再见到有朔方的地理称谓了。今天人们习惯上是把宁夏的首府银川称为朔方,如银川的街道有命名“朔方路”的,宁夏最大的文学刊物也是题名《朔方》,就连银川街面上的店铺字号也有不少是以“朔方”命名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是由于西夏以来,作为西夏国都城的兴庆府渐渐兴盛起来,代替了灵州的地位。元灭西夏后又将兴庆府改称“宁夏”,取西夏之祸从此平息、安宁之意。而西夏的领地,几乎就是古朔方之地。人们渐把“朔方”这个称号移加给了一度统领朔方一地的宁夏城。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命令全国各省一律实行“废府存道”,甘肃省裁撤宁夏府,设朔方道。后由于照顾人们的习惯,又改为宁夏道。上世纪40年代,把作为宁夏的首府城市“宁夏”改称银川,但仍保留了朔方的别称。

  

  由以上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唐代以来称朔方的城市,其实应指的是灵州而不是今天的银川。2003年春,吴忠市北片区城市扩建施工中,发现并挖掘出了规模庞大的唐代墓葬群,出土了大量唐代文物,特别是一方“吕氏夫人墓志铭”更是一石惊天,使“古灵州遗址究竟在何处”的千古谜团得到了破解。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古代称朔方的城市是今天的什么地方了:朔方是古灵州,现又考证确认古灵州就在吴忠,所以吴忠一地当然就毫无质疑的是古代朔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