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区志愿者战疫群像

版名:奋进红寺堡
  本报记者 贾丽
  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在这里,有一个群体,他们穿着同样的红马甲;他们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红寺堡区志愿服务总队;他们有着响亮的名字:红寺堡区志愿者。
  在疫情防控期间,当红寺堡区民政局、文明办、团委联合发出倡议,一声号令,该区36500多名志愿者纷纷奔向各交通卡点、救灾帐篷、村街巷口,他们扮演着社区村落的“守门员”、人民群众的“警卫员”、居家管控的“服务员”、防疫政策的“广播员”、物资保障的“供应员”……是他们,为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道防疫屏障。
  严防输入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所在,守住大门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红寺堡区的志愿者按照各乡镇(街道)的统一安排,成为各小区入口的最佳“守门员”,凡是外来车辆和行人一律扫码、登记、测温,询问旅居情况。“你从哪里来?去过哪些地方?”是志愿者每天询问最多的一句话,测量体温、查验核酸报告是再熟悉不过的动作。
  在红寺堡区高铁站G344卡口,应急先锋队的党员志愿者们正在对来往车辆进行逐一登记、体温测量和健康码、行程码、核酸证明查验,并对附近路面进行消杀消毒,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红寺堡区自然资源局干部王辉说:“作为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志愿者,参加防疫工作是我的职责,我会尽职尽责,守好红寺堡的北大门。”
  在红寺堡区融媒体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上,中心志愿者们自编自演的短视频风趣幽默,他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时刻提醒居民遵守防疫规定,提升防护意识,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各个小区门口,志愿者们用一台移动音响,全天候播放疫情防控最新公告。而在各村的田间地头,村居网格志愿者还将电动车改装成流动宣传车,走街串巷地播放防疫音频,把防疫宣传落实落细。
  “10号楼2单元401住户需要两斤牛肉、一斤菠菜;302住户要了两盘鸡蛋、三斤西红柿……”在新民街道,志愿者细致周到,通过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的方式,为居家监测的群众提供一对一服务,及时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
  只要疫情防控执勤有需要,志愿者们一定冲锋在前。红寺堡区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不仅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还纷纷为疫情防控捐钱捐物。接连几天,吴忠市红寺堡区罗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红寺堡区天韵文化艺术团等社会组织志愿者分别前往红寺堡高速路口、罗山府邸、罗山花园等一线卡点,分别慰问了正在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交警、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并向他们捐赠了矿泉水、方便面、牛奶、饼干等生活物资,共计价值65000余元,用爱心之举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