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吴忠女子初级中学

版名:黄河楼
    1959年吴忠女中毕业生合影。

    1960年吴忠女中教师合影。

    吴忠女中校徽。

  舒英义
  解放前,吴忠地区只有一所破烂不堪的中学,全校学生仅40多人,其中女学生的人数更是少得可怜。那时候,吴忠的回汉族人民都处在忍受饥寒和压迫的反动统治时代,儿童和青年是得不到求学机会的,女孩们上学就更困难。解放后,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生活不断改善和提高,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在吴忠市内先后建立了吴忠中学、吴忠师范中等学校。
  1956年,吴忠回族自治州党委和自治州人民政府根据当地人民群众的要求,为了让更多的女孩子上中学,向甘肃省委上报了关于建立吴忠女子中学的请示。1957年春,经甘肃省委批准,自治州党委决定在吴忠建立女子中学。为了适应当地群众,特别是回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在吴忠师范的东面(原银南党校址)新建了一所女子初级中学。这所新建的学校,占地30余亩,投资约8万元,建校舍90余间。学校前院是教学区,后院是学生宿舍、餐厅和菜园,首任校长是韩统阁。当年已有学生214人,除一年级的115名学生是新录取的外,其余99名二、三年级旳学生,都是从吴忠中学转来的。学校还招收半工半读纺织班50名学生。在该校任教的教师有常毓华、张言伦、杨生银、乔金鹏、刘岫云、杨国玲、白述礼等。1958年初中毕业学生49名,1959年毕业50名,这些学生有65%考入高中继续学习外,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被学校介绍到各单位参加工作。纺织班的同学被分到吴忠棉纺厂工作。吴忠女子初级中学的成立,使当地各族女孩子有了更多的升学机会,同时显示出自治州的文教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60年,该校开始招收男生,发展为8个班,学生407人,其中女生258人,校名改为吴忠市初级中学。1966年,校名改为向阳中学。1968年招收初一6个班,主要是吴师附小和材机厂、石油驻地的小学66级、67级的毕业生。1969年11月,吴忠县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向阳中学。该校除材机厂和九公里(石油队驻地)的学生同原单位厂(矿)办学外,所有城镇学生合并到吴忠东方红中学(即吴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