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灵武即位

白述礼

版名:黄河楼
  7
  第二节聪明强记仁爱英悟一、仁孝好学玄宗尤爱
  李亨父皇唐玄宗在位46年,总共有30个儿子,与父皇唐玄宗李隆基一样是老三,李亨在唐玄宗30子中也是排行老三,是第三个儿子。
  李亨(711年-762年),景云二年(711年)乙亥(六月初三日),出生于皇太子李隆基的东宫别殿。两岁封陕王,五岁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
  据说李亨出生之日,“祥光照室”,虽然是一种迷信也是事后附会的说法,但却也迎合了普通百姓对祥和、太平盛世的期盼。与众不同的是,李亨生下以后,即离开生母,由养母王皇后抚养。后来,开元十二年(724年)十月,王皇后遭陷害被废而死,14岁的李亨又回到生母杨氏身边。
  李亨自小“仁爱英悟,得之天然”,稍大以后,特别聪明,记忆力超人,“聪敏强记,属辞典丽,耳目之所听览,不复遗忘”。因此,唐玄宗对李亨“尤爱之”,特别喜欢他这个聪明过人的与自己同样是“三皇子”的李亨。
  《旧唐书·肃宗本纪》记载:
  上仁爱英悟,得之天然;及长,聪敏强记,属辞典丽,耳目之所听览,不复遗忘。
  《新唐书·肃宗本纪》中就记载着:
  性仁孝,好学,玄宗尤爱之。性仁孝,好学,玄宗尤爱之,遣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侍读左右。
  唐玄宗“尤爱”这个三皇子李亨,给他安排了多位知名学者,包括后来的宰相兵部尚书张说以及贺知章等当东宫侍读,给李亨授书讲学。李亨天生聪明,但自幼就知道不露锋芒。
  二、险死母腹张说救命
  唐肃宗李亨离开母胎降生人世前,几乎命丧娘的胎中,李亨能够存活下来,并且当皇太子,即皇帝位,乃人间一件奇迹,实属不易。李亨母亲是杨氏,被封为太子李隆基东宫良媛。新旧唐书后妃传都记载有,杨良媛生育李亨降临人世的一桩宫廷传奇的故事。
  唐肃宗生母杨氏,弘农郡华阴县人。出身名门,弘农杨家为女皇帝武则天娘舅家。
  武则天母亲为同族杨氏,武则天之母荣国夫人是她的祖姑母。
  曾祖父杨士达,曾为官任隋朝,任纳言。武则天天授年间,因同系武则天母家的亲族,
  被追封为郑王、赠太尉。祖父杨全节,官左内率,赠魏州刺史。也是因为武则天之母为杨氏父亲杨知庆的亲姑姑。杨氏的父亲杨知庆,被武则天封为禁军左千牛、豹韬二将军,赠太尉、郑国公。
  景云元年(710年)八月,出身官宦,知书达礼、温良谦和的杨氏被选入东宫,成为皇太子李隆基的侧室姬妾,封为东宫良媛。当时,太平公主掌权,与对东宫李隆基,处处刁难,常派眼线于东宫,使东宫人惶惶不安。恰在这时,杨良媛怀孕,李隆基十分担忧,担心杨良媛恐遭杀身之祸,因为太平公主不会让太子李隆基多子嗣。
 《新唐书·后妃传》记载:媛方娠,帝不自安,密语侍读张说曰:“用事者不欲吾多子,奈何?”命说挟剂以入,帝於曲室自煮之。梦若有介而戈者环鼎三,而三煮尽覆。以告说,说曰:“天命也!”乃止。生男,是为肃宗。  于是,为了避免太平公主攻击他“内多嬖宠”“多子”,密命担任东宫侍读的张说寻找堕胎之药。张说一听大惊,“龙种岂可轻动?”张说聪明过人,他略施巧计,暗自准备了安胎药、堕胎药,李隆基不知情,他先煎的一幅是安胎药,他亲自为杨良媛煎药。亲自看着杨氏服用,以为已经堕胎,便困得昏昏欲睡,梦中有神仙将煎药的鼎倾覆,“三煮尽覆”,三次煮药,都被倾覆。醒来后,发现杨氏吃药以后毫无动静,李隆基告知了张说,张说对曰:“天命也,无疑他虑。”天命当让这个孩子降生,您不必有其他的顾虑了。于是,皇太子李隆基“遂息了堕胎之念,且密谕杨氏,善自保重。”杨氏怀胎,常想吃酸食。唐玄宗私下告知张说,张说“密柏青梅木瓜以献”,使杨氏“胎气平稳”。后来,太平公主被诛,皇太子李隆基平安无事。太子良媛杨氏“生男”,一个险些被扼杀在母腹中的后来的大唐“天子”唐肃宗,也终于平安降生人世。皇太子李隆基心中高兴。景云二年(712年)唐睿宗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
  三、玄宗肃宗知恩图报
  正因为张说对唐肃宗李亨有着这样一段“生”与“死”的决定命运、保住“龙种”的奇遇结缘,李隆基打心眼里十分高兴并感激张说。唐玄宗开元年间,张说“极被宠遇”,封燕国公,先后两次担任宰相,兼中书令,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开元八年,出任太平军大使。
  开元九年(721年)九月十九日,拜张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唐玄宗,设置十大节度使,其中,在灵州设置主要承担“捍御北狄”任务的北方最重要的军事方镇——朔方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开元九年十月六日敕。朔方行军大总管,宜准诸道例,改为朔方节度使,其经略、定远、丰安军,西、中受降城,单于、丰、胜、灵、夏、盐、银、匡、长安、乐等州,并受节度。”对这个后来郭子仪称之为“国之北门”的重要方镇驻守灵州的朔方节度使,首任节度使的人选,极为重要也是一种特别荣幸。唐玄宗,考虑了半年,终于在开元十年(722年)四月二十九日,任命张说为首任朔方节度大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