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灵武即位

白述礼

版名:黄河楼
  9
  开元十八年,张说逝世后,二子张均、张垍,皆为显官。唐玄宗命张说次子张垍妻宁亲公主,拜驸马都尉、官卫尉卿、兵部侍郎。而河北大学隋秀玲博士《李硕与张垍交游考》一文据李硕诗《夏宴张兵曹东堂》和《赠别张兵曹》诗意考证,约在开元二十四年前后,张垍还曾经出任兵曹。《旧唐书》记载:
  张说以旧恩特承宠异,说亦奇忠王(唐肃宗)仪表,心知运历所钟,故宁亲公主降说子垍。
  唐玄宗以宁亲公主降张说次子张垍,张垍成为唐玄宗的女婿,因此,张垍更是恩荣无比。《旧唐书·张说子张垍传》记载:
  垍以主婿,玄宗特深恩宠,许于禁中置内宅,侍为文章,赏赐珍玩,不可胜数。
  但是,遗憾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张均、张垍兄弟都屈服叛军,做了伪官失节,张均“受伪命为中书令”,张垍“为贼宰相”。按律本都应该处死,因张说父子曾不余遗力地保护当太子的李亨,对唐肃宗有旧恩,唐肃宗李亨就极力向太上皇要求,为张氏兄弟张均、张垍开脱求情,《资治通鉴》记载:
  上(唐肃宗)欲免张均、张垍死。上皇(唐玄宗)曰:“均、垍事贼,皆任权要。均仍为贼毁吾家事,罪不可赦。”上叩头再拜曰:“臣非张说父子,无有今日。臣不能活均、垍,使死者有知,何面目见说于九泉!”因俯伏流涕。上皇命左右扶上起。
  《旧唐书·张说子张均张垍传》记载张均兄弟结局:
  禄山之乱,受伪命为中书令,掌贼枢衡。李岘、吕諲条疏陷贼官,均当大辟。肃宗于(张)说有旧恩,特免死,长流合浦郡。
  垍与陈希烈为贼宰相,(张)垍死於贼中。
  唐肃宗因为要报张说旧恩,就这样,硬是把张均从死亡边缘挽救出来。张均流放合浦县(今广西北海市)。《全唐诗》全唐诗:卷90-6收入张均抒发自己悲惨结局,流放境外到了鬼门关的不幸和无望,作《流合浦岭外作》诗:
  瘴江西去火为山,炎徼南穷鬼作关。
  从此更投人境外,生涯应在有无间。第三节肃宗三母呵护有加
  唐肃宗一生虽然艰难曲折,历尽坎坷。但是,他自小却先后享有元献太后杨氏、王皇后和愍太子妃杨氏,即生母、养母、从母,三个母亲,给予他的母爱。
  一、亲母杨氏元献太后
  李亨经过堕胎差点死于母腹之险,终于在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711年)九月初三,出生于东宫之别殿,取名李嗣升,生母是杨良媛。当时,父亲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非常巧合,李嗣升前面还有两个兄长:李嗣直和李嗣谦。因此李嗣升诞生,也是李隆基的第三子,父子二人都是老三。后来天宝三载改名李亨。唐史专家任士英教授《唐肃宗评传》引述《册府元龟》《帝王部-诞圣》记载:李亨出生时,“祥光炤室”:“这种说法虽含事后附会成分,但祥光普照,却正迎合了大唐百姓期盼祥和、太平的心愿。”
  东宫良媛,属于太子姬妾、侧室,名分在李隆基正妻太子妃王氏之下,李亨出生的当时,李隆基还刚刚立为太子,王皇后未生育,李亨母亲杨氏,史称唐玄宗元献皇后杨氏,初为太子的李隆基为杨氏占卜算卦,卦上说杨氏生了儿子,但是,她“不宜养。”“乃命皇后举之。”这就是说,找了一个理由,将李亨由姬妾杨氏身边转到皇太妃王氏抚养。杨良媛班次地位低于皇太子妃王氏,因此,她“不敢母肃宗”,作为李亨生母的杨良媛,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对抗宫廷规矩,生母反而不能做抚养李亨的母亲,杨良媛心中的苦楚可想而知,但的确是无可奈何。唐肃宗亲母杨良媛,在李隆基即位以后,封为贵嫔。太子妃王氏成为皇后。但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二月,王皇后又遭不幸废为庶人,同年十月逝世。14岁的陕王李嗣升,应该又可以回到生母杨贵嫔身旁,五年间,受亲母之爱。
  在开元十五年,陕王李嗣升封为忠王,改名李浚时,唐玄宗妃杨氏,又生宁亲公主,唐肃宗的亲妹妹。后来,唐玄宗“以旧恩”,让“宁亲公主降(张)说子(张)垍”,成为张说儿媳,唐玄宗与张说又成为两亲家公。开元十七年,杨贵嫔薨,葬细柳原,玄宗又命张说为杨贵嫔撰墓志文。开元二十四年,忠王李浚被立为皇太子。唐肃宗至德二年,唐玄宗在四川,发出《册元献杨太后诰》,诰曰:“盖母以子贵,德以谥尊。”“故妃弘农杨氏”,“宜于彼追册为元献太后。”母以子贵,唐肃宗应尊母亲为太后,换句话说,也就是唐玄宗封已故杨氏为皇后称号,史称元献皇后。对于唐肃宗来说,母以子贵的生母杨氏追封为元献皇太后。
  后来,宝应元年,78岁的唐玄宗逝世,葬于今陕西蒲城县之泰陵。而元献皇后杨氏,于“宝应二年正月,祔葬泰陵。”也就是说,唐玄宗之孙唐肃宗之子唐代宗李豫,又将追封为皇太后的祖母杨氏,由细柳原墓中移出,与唐玄宗合葬泰陵,唐肃宗生母杨氏,生前为良媛、为贵嫔,遭遇“不敢母肃宗”之不幸,但死后,却能够享受以唐玄宗元献皇后身份,成为唯一永远陪伴夫君唐玄宗长眠于地下的皇后。唐泰陵就成为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合葬之陵墓。反观生时唐玄宗特别宠幸的武惠妃、杨贵妃,以及王皇后,却都没有与唐玄宗夫妻合葬长眠的幸运福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