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富平汉灵州都在今宁夏吴忠市

——评徒劳无功的“寻找”(二)

版名:塞上春秋
  白述礼
  网上流传《寻找失落的汉代灵州县》作者的“汉灵州环县说”:“《汉志》并未记录汉代灵州县的方位信息”。一方面,作者承认:汉代灵州县就是隋唐灵州,这个说法沿袭千年,已经成为定论。在汉代西北边疆的北地郡(约相当于今甘肃省庆阳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吴忠市),有一个叫做“灵州”的县。另一方面,该作者又否认汉代灵州与隋唐灵州同在一地,批驳“沿袭千年”的宋代以后所有学者的定论,提出汉代灵州“消失”了,就去“寻找失落的汉代灵州县”,找到“汉代灵州县地处今环县曲子镇”。笔者前文,据历史文献佐证,汉代灵州从来并未消失,《汉书》以及历代文献都明确地记载了汉代灵州靠黄河东岸的方位:汉代灵州县在西汉北地郡黄河东边的今宁夏吴忠市。
  为什么说北地郡汉灵州在黄河东边今宁夏吴忠市呢?不仅是《汉书》记载“有河奇苑”,证明了汉代灵州的方位,在北地郡有黄河的今宁夏吴忠市黄河边。早在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魏征南将军薄骨律镇镇将刁雍(390年~484年)和北魏大臣、著名地理专家郦道元(466年~527年),早就确定秦设富平县和汉置灵州县的方位是:秦富平县在今吴忠市西南,汉灵州县在今吴忠市西北。
  《魏书·刁雍传》记载: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444年),薄骨律镇镇将、征南将军刁雍表曰:“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东西四十五里、凿以通河,似禹旧迹。”学者考证艾山是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青铜峡牛首山和青山的统称,“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据此,学者考证,秦汉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
  刁雍记载的“凿以通河,似禹旧迹”是刁雍记录了古人的神话传说。当年大禹治水,率领治水大军来到了今宁夏平原青铜峡的黄河岸边,看到艾山阻挡黄河水流,于是大禹抡起他的神斧,一斧头凿下,把艾山劈为东西两半,让滚滚的黄河水顺利地通过两山的峡谷青铜峡十里长峡,浩浩荡荡北流而去。郦道元说,古代的上河峡,世谓之青山峡,即今青铜峡,两岸山壁上,今天人们乘船穿过青铜峡游览,仍然可以看到,似乎真的有当年大禹神斧凿山开河留下的的痕迹。
  著名历史地理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李令福教授因此指出:“据《魏书·刁雍传》,艾山位于富平县西南30里。富平为秦汉旧县,县城遗址尚未发现,现代学者以考古资料判断其位置,认为当在今吴忠市南关马湖与马家湖之间,因其附近发现了200余座汉代墓葬。”
  唐史历史地理学专家、《陕西博物馆论丛》副主编张维慎研究员指出:“富平在今宁夏吴忠西南黄河东岸。”
  2020年最新版第七版《辞海》肯定古县名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富平,古县名。治今宁夏吴忠市西南,东汉时为北地郡治所。永和六年(141年)巩唐羌乱,北地郡内迁,寄居冯翊,旧土废弃,复置富平县于今陕西富平县西南,郡、县分治。”2013年版《富平县志》也确认:“富平之名原在宁夏吴忠”。
  2010年8月29日,宁夏吴忠市召开“纪念吴忠建城2224年学术研讨会”,宁夏十多位历史、考古、地理方面的专家学者与会,认真研讨。会后专家共同签名,发布了《关于吴忠城市起源的研究结论》,指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富平县,县址在今金积以北、吴忠市区,东汉后期,因羌族起义,富平县内徙关中。
  2014年12月24日,宁夏吴忠市召开了“吴忠建城2224年纪念碑揭幕仪式”,在吴忠市古城黄河东岸,树立起一座巨石纪念碑:“吴忠建城2224年纪念碑”。大会上,吴忠市市长宣布了吴忠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吴忠城市起源年份的决定》:“将吴忠城市起源年份确定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
  刁雍关于秦汉富平县定位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郦道元进而确定了汉代灵州的定位,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北。郦道元著《水经注》载:“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为青山峡。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河水又北径富平县故城西。秦置北部都尉,治县城”“河水又北,薄骨律镇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但语出戎方,不究城名。访诸耆旧,咸言,赫连之世,有骏马死此,取马色以为邑号,故曰城为白马骝。韵转之谬,遂仍今称,所未详也。”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河水又北,薄骨律镇城”,是赫连勃勃果园城故址所建,后改灵州城。而果园城在汉代灵州故址所建。郦道元记载说明,灵州位置在富平县以北,刁雍证明,富平县在今吴忠市西南,据郦道元记载的富平县以北,证明汉代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北。
  《水经注》的记载证明,黄河在宁夏平原流经上河峡、青山峡即今青铜峡,河侧之间有两座大山。今吴忠市青铜峡牛首山和青山,黄河流经富平县以西,从而证明富平县在宁夏青铜峡以下黄河东的今宁夏吴忠市西南。而灵州在富平县又北,证明汉、魏灵州同在今吴忠市西北。
  为什么说富平县秦置县?郦道元:“秦置北部都尉,治县城”,既然秦朝政府在富平县城设置了北部都尉,证明富平县为秦朝设置。如果秦朝没有设置富平县,秦朝怎么能在富平县设置北部都尉呢?
  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郦道元是著名地理专家,他著《水经注》不是坐在屋子里想象,而是实际跑遍了全国许多地方。例如灵州,北魏叫薄骨律镇,为什么叫“薄骨律”?郦道元“访诸耆旧,咸言故老宿彦云”,郦道元亲自记载他曾在薄骨律镇城即灵州城当地“访诸耆旧”,证明郦道元他亲自到过薄骨律镇即灵州,访问了灵州当地的老人,证明他到过黄河东岸边的灵州实地考察。他的《水经注》关于秦富平、汉魏薄骨律镇即灵州的方位的记载,应该可信。
  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介绍灵州建置各个时期的历史沿革时指出:“灵州,《禹贡》雍州之域。春秋及战国属秦,秦并天下为北地郡。汉时为富平县之地,后汉安帝永初五年,西羌大扰,诏令郡人移理池阳。顺帝永建四年归旧土。其城赫连勃勃所置果园,今桃李千余株,郁然犹在。后魏太武帝平赫连昌,置薄骨律镇,后改置灵州。以州在河渚之中,随水上下,未尝陷没,故号‘灵州’。”
  在《元和郡县图志》的灵州治所回乐县条中,李吉甫又记载:“回乐县,本汉富平县地,属北地郡,在今县理西南富平故城是也。后汉置回乐县,枕黄河,后魏刁雍为薄骨律镇将,上表请开富平西三十里艾山旧渠,通河水,溉公私田四万余顷,人大获其利。”李吉甫反复记载,灵州、回乐县汉时为富平县之地。由此,李吉甫证明,汉代灵州设置就在富平县境,当与秦汉富平县以及唐宋灵州同在一地。而灵州回乐县,“今县理西南富平故城是也”,证明灵州县与富平县的关系:灵州回乐县西南是富平故城,西汉所设置的灵州县,自然在富平县境内西北设置。既然灵州西南是富平县故城,只要找到富平县在哪里,汉代灵州县自然就应该在那里!而学界共识,秦汉富平县在即今宁夏吴忠市西南。灵州县在富平县以北,汉代灵州县当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北。
  据历史文献记载,秦置富平县是宁夏平原当时的唯一的县城,其县境管辖范围相当广泛,北部直至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例如,宋代的《太平寰宇记》就记载:“废怀远县,本汉富平县地。”宁夏历史上的怀远县,就是今日的银川市。怀远县,北周建德三年(574年)置,为怀远郡治。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市东黄河西岸。隋属灵武郡。唐属灵州。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城遭黄河泛损,迁今银川市区。宋开宝年间,怀远县改置为镇。西夏攻占怀远城后,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西夏国,升兴州为兴庆府,定都兴庆。怀远之地名至西夏时消失。怀远县今银川市,都是当时富平县的地方,可见秦汉富平县管辖到了今宁夏北部银川市地区。
  古灵州在今吴忠更为可靠的依据是:2003年5月8日,宁夏吴忠市东区绿地园唐墓群出土《大唐故东平郡吕氏夫人墓志铭》,墓志明确记载吕氏夫人:“以大和四年(730年)七月六日,终於灵州私第”“其年十月十四日,殡于回乐县东原”。墓葬和墓志在吴忠东区出土,佐证古灵州城在墓葬以西即今吴忠市西区古城。
  墓志铭出土的第一时间,2003年6月20日,《人民日报》记者周志忠即发文《宁夏一项考古表明古代灵州在吴忠市》。2003年8月23日,《光明日报》记者庄电一发文《古灵州城址找到佐证考古发现唐代墓葬群和墓志》。2004年4月27日,吴忠市历史文脉研讨会,薛亚平、吴忠礼、钟侃、许成、白述礼、李振福、杨森翔、朱存世八位专家学者研讨墓志铭,专家认定,古灵州遗址就在今吴忠。其中,许成研究员发言指出:“灵州设县就在吴忠古城这个地方附近。”2004年,宁夏著名历史地理专家鲁人勇撰文指出:“宁夏三个叫古城的地方,现在都由宁夏专家学者考证,落到实处:彭阳县古城是秦、汉的朝那县城,中宁县古城是西汉眴卷县城,吴忠市的古城是西汉古灵州县城。”“把灵州标在今天的吴忠市古城村。到今天,吕氏夫人墓志铭的出土,印证了‘古城说’的正确。”
  总之,依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年前,东汉班固记录了汉代灵州县的方位,在北地郡北部今宁夏平原黄河岸边。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魏的刁雍和郦道元又早就已经确定,秦富平、汉灵州,都在今宁夏吴忠市,秦汉富平县在吴忠市西南,汉灵州县在吴忠市西北。特别是有《吕氏夫人墓志铭》佐证,专家学者考证,古灵州即汉唐灵州的方位在今宁夏吴忠市古城。可见汉代灵州县在地处宁夏平原河东黄河边的今宁夏吴忠市,并未消失,不可能在没有黄河的甘肃省的环县曲子镇!“汉灵州环县说”的作者,寻找汉代灵州县在甘肃省环县,只能是徒劳无功的“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