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灵武即位

白述礼

版名:塞上春秋
  38
  七年平叛兴复大唐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五日,78岁高龄的唐玄宗病逝。同年同月十八日,相隔13天,52岁的唐肃宗病逝。肃宗病重时,曾宣布了遗诏,遵照唐肃宗遗诏,宝应元年四月二十日,肃宗的皇太子长子李豫即皇帝位,是为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改来年为广德元年。
  唐肃宗七年平叛,逝世前,“安史之乱”基本上结束了。“安史之乱”四个祸首,此时已经丧命三个: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被史思明缢杀;史思明又被长子史朝义所杀。剩下一个史朝义,宝应元年冬,唐军衡水大捷,打败叛军,收复洛阳以及郑州、汴州等地,叛将薛嵩、张忠志降唐。宝应二年(763年)正月,叛军最后一个祸首史朝义最终兵败,众叛亲离,走投无路,逃至林中,自杀身亡。“安史之乱”结束。
  诗人杜甫关注平叛
  此时,流亡四川的杜甫,时刻关心朝廷官军平叛的战况,听说官军打了胜仗,收复了河南河北,欣喜若狂,即兴赋诗庆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唐肃宗逝世、唐代宗即位,已经过去两年。诗人杜甫又回想起先帝唐肃宗,肯定肃宗伟大业绩,同时也指出其严重过失。在杜甫诗《忆昔二首》(一)前一部分,杜甫作为与唐肃宗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对肃宗即位作了客观公正的权威性评价:《忆昔两首》(一)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今今上犹拨乱。
  这首诗前面充分肯定唐肃宗灵武即位在位七年最主要的功劳是基本上平定了“安史之乱”。接下来,杜甫具体指出肃宗执政的三大过失,一是过分宽待叛将降将史思明,“邺城反覆不足怪”,史思明降唐复叛,说明其叛将本性,不足为怪;二是重用宦官李辅国,“关中小儿坏纪纲”,李辅国掌握兵权,专横跋扈,败坏朝廷纲纪;三是宠幸张皇后,“张后不乐上为忙”,张皇后联合宦官李辅国干涉朝政,陷害建宁王冤死,排挤李泌,最后发动宫廷政变,欲废太子李豫,失败身亡。
  总之,我非常赞赏杜甫对唐肃宗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唐肃宗在位七年,在基本上平定“安史之乱”中有大功劳,这个大功劳,功比天高。平定叛乱,恢复了唐朝江山,为百姓提供和平、安居乐业的生活条件,唐朝江山又延续152年。
  由此,唐肃宗虽然不是开创盛世的明君,但也并非无所作为的昏君,是一位颇有主见的唐朝皇帝;唐肃宗,应该不失为对唐朝有所贡献和有所作为的皇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