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的鸟儿多留一会儿

——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湿地“精灵”呈现吴忠生态之美

版名:读图
    姿态曼妙的白鹭。张天兵 摄

    威武凶猛的白尾海雕。    张天兵 摄

    憨态可掬的斑翅山鹑。  张天兵 摄

    不离不弃的鹈鹕。张天兵 摄

    抢食的鸥。张天兵 摄

    长得酷似猫头鹰的长耳鸮。张天兵 摄

    栖息在冬日冰河的潜鸭。   梁帆 摄

  本报记者 马一萍 邹丽
  2月1日,尽管寒气逼人,但张天兵早早来到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蹲守拍摄在此栖息的野生鸟类。为了捕捉到满意的镜头,61岁的张天兵经常从晨曦到黄昏。
  张天兵从事鸟类观测、摄影已有8个年头了。他见证了我市鸟类种类越来越多的过程,也见证了我市黄河沿线湿地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
  “最近一段时间气温比较低,虽然河面已经结冰,但我们还是能看到潜水鸭、绿头鸭、秋沙鸭等,还有一些鸥科鸟类。”张天兵说。
  “由于生态变好,镜头里的鸟类品种也越来越多,比如灰鹤,还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这两年也经常到我们这儿活动。”张天兵说。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晴雨表”。目前,吴忠市现有湿地面积77万亩,占全区湿地面积的24%,湿地保护率达到58%以上。
  被誉为“鸟岛”的黄河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蒲草和芦苇随风摇曳,一群群野鸭戏水觅食。目前,湿地保护区有鸟类187种。每年2月初进入候鸟迁徙季节,鸟类最多时可达数十万只。
  “我市共有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地4处,重要湿地8处。其中,国家重要湿地3处,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自治区级重要湿地5处,构建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体的湿地保护格局。”市自然资源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湿地保护站站长李学明介绍,近几年,通过监测,湿地鸟类种群数量以及珍稀濒危鸟类在各个湿地栖息,繁殖时间也越来越长。
  近年来,随着我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鸟类的栖息环境持续改善,湿地已成为众多迁徙鸟类理想的停留、生存或越冬栖息地,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加。除修复自然湿地,我市还积极打造人工湿地,以改善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