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眼中的教育新变化

版名:强信心 加油干 勇争先
  本报记者吴荣见习记者董泊麟
  对于教育的变革,每日身处其中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感受。近年来,我市广大中小学生正在用独特的视角发现这些美好的变化。
  谈及吴忠教育发展,吴忠中学高三(13)班的学生季雨萌举了个例子。就拿黑板来说,小学、初中、高中用的黑板都不一样。“我上小学的黑板很普通,老师需要写板书,初中开始就用到了电子白板,可以播放老师做好的课件,现在高中的电子白板功能更多,能从网络上实时获取信息充实课堂,不仅演示清晰,还能随时师生互动。”季雨萌说。
  “我越来越爱我们的校园了,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每周的劳动教育课我都是班里最棒的,同学们都叫我生活小能手。”在利通区第十六小学三(3)班杨紫琪眼中,最美的地方就是校园。该校遵循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作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的标杆校和自治区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利通区第十六小学着力打造“互联网+劳动教育”特色,让孩子们回归自然,让课堂走向生活。
  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我市中学生对教育环境的改变也有所体会。2022年8月份,吴忠市第三中学初一学生叶子通过“阳光均衡分班”被电脑自动分配到了七年级(15)班。在这个新的集体,她和其他学生、家长一道见证了我市教育改革不断向更加公平的方向迈进。叶子的家长叶永福说:“作为第一届‘阳光均衡分班’的学生家长,我们对随机分配的结果很满意,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
  在利通区郭家桥中心学校活动室,各种体育器材应有尽有。该校五年级(1)班学生马洋说:“学校现在的教学设备很齐全,大课间期间各种运动项目都可以自由选择。”
  吴忠市朝阳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于近期成立了利通区第一所少年军校,学生在校园里的生活丰富多彩。该校二年级(6)班学生焦致远笑着说:“我们学校新建了露天游泳池,开设了编程、航模等多个社团,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如今的教育不仅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也更加注重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利通一小六年级(2)班的王玥瑶说:“很喜欢每天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书法、音乐、美术等课程让我们体验到了‘双减’政策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