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生态补水让河道“畅而美”

版名:封面
    8月15日,在清宁河河畔,清澈的水流从补水点管道中涌出,两岸草木郁郁葱葱,水生植物绿意盎然。马一萍摄

  本报记者马一萍邹丽
  清澈的水流从补水点管道中涌出,沿着河道一路奔流而下,两岸林木郁郁葱葱,自在的水鸟、欢快的鱼儿不时掀起涟漪。
  “你看,那个管道里流出来的是再生水,如今清宁河的生态用水都是再生水,每天使用4万立方米。”8月15日,站在清宁河一处补水点,吴忠市城投公司清宁福居再生水运营部工作人员李阳说。
  近两年,我市通过持续补水,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清宁河的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水清岸绿的良好生态环境已然清晰可见。
  住在吴忠市利通区怡园社区星河嘉城小区的居民李学兰依河而居,每天早晚,她都会和朋友一起到清宁河边散步遛狗,眼见着门前的这条河一天天变身为常年流水潺潺的生态幸福河。“我们家就在清宁河附近,现在这条河四季有水,饭后逛上一圈,心情再美不过。”今年37岁的李学兰说。
  清宁河是我市在2008年实施的城区防洪排涝一期工程开挖建成的。2020年,我市将清宁河生态水系确定为“样板河湖”示范点,对其进行了包括水网改造、植被恢复、漂浮岛种植水生植物等工程在内的一系列生态修复治理。“为了确保河道通畅、水质达标,我们在人工清理的基础上,采用生态治理的方式投放适量鱼苗,不断去除水质杂草,让河道变得景美水更清。”吴忠市清宁河管理所副所长杨佳说。
  经过治理的清宁河从边缘地带污染严重的农业水系变成了城市中心环境优美的城市内部水系。但是,水系仍面临缺乏自然补给、基本生态用水保障不足等问题。
  所谓流水不腐,就是因为再生水的注入,让一度干涸的清宁河重新活起来,也为城市水生态修复注入新活力。从去年开始,我市不断加大再生水的开发利用,使再生水成为我市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
  “今年,清宁河补水水源非常充足,相较于去年的850万立方米的补水量,今年1月份到7月份已经达到700万立方米,预计年底能达到1200万立方米。这样下来,我市每年能够节约黄河水1200万立方米。”李阳说。
  把“污水”变为“活水”,推广再生水利用,高效运转的再生水厂是这条“循环链”上的关键环节。
  走进位于牛家坊人工湿地西侧的吴忠第二再生水厂项目,一个约两层楼高、有着不同功能的蓄水池整齐排列在厂区内。绿草如茵的厂区内,几个喷头高高扬起水雾,将净化后的再生水洋洋洒洒喷向草坪。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牛家坊人工湿地已与第二再生水厂打通。这片人工湿地承接了吴忠市第二、第五污水处理厂总计4万立方米尾水的水质提升任务。
  “现在每天都有1万立方米的水经过净化后进入再生水厂,再通过泵房、沉淀池、加氯间等,水中的有害成分被进一步分解去除、过滤消毒,再生水便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吴忠第二再生水厂有关项目负责人陈鹏飞说,目前,项目正在进行电缆头制作及设备调试安装工作,计划8月底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