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的蜕变之路

——我市坚持综合施治改善苦水河水环境

版名:封面
  本报记者马一萍 邹丽
  9月1日早上,苦水河巡河员马伟国和平时一样,骑车来到苦水河旁的吴忠林场桃花湾,开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
  “现在,通过治理,桃花湾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花花草草都长起来了,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马伟国说。
  马伟国口中的桃花湾,是吴忠市利通区黄河流域苦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第七标段。经过综合治理,原来的盐碱地已经被大量的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覆盖。
  “我们共种植大约200万株水生植物,通过水生植物的根茎吸收杂质,使苦水河水质达到地表Ⅳ类,安全排入黄河。”该标段项目负责人张建鑫说。
  “这儿的风景好美啊,空气很清新。”“快看,荷花池里还有野鸭子。”例行巡河的过程中,不时听到游客赞美苦水河的生态环境。
  苦水河是宁夏境内仅次于清水沟的黄河一级支流,也是我市危害最大的一条山洪沟道之一。
  “过去,河水无法灌溉饮用、两岸盐碱地寸草不生。夏季遇到暴雨,河岸还会垮塌,非常危险。可以说,那时候的苦水河就是一条烂泥沟。”马伟国说。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扛牢保护治理重任,在实施入黄排水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同时,大力实施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等四大工程,形成保河水、固河堤、疏河道的全面治理新格局。
  时间轮转,十多年的实践,从“治河”到“护河”,我市系统推进各类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幸福河湖的模样越发清晰。
  2022年,我市实施苦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第六标段,该项目位于利通区苦水河流域沿线,北至红寺堡区交界,南至苦水河入黄口,涉及古城镇、东塔寺乡、郭家桥乡等7个乡镇,岸线全长106.78公里。“现在项目已完成70%,完成投资额3480万元,预计11月中旬完成全部建设项目。”利通区自然资源局林草生态修复室主任胡科说。
  从桃花湾驱车来到扁担沟苦水河大桥。站在桥上远望,苦水河向远处蜿蜒,河道两岸由石块填充的钢丝网格,牢牢“锁”在河岸上,两岸新栽种的树木已长至1米多高。
  绿化生态工程是苦水河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岸绿、景美”的关键。
  “我们负责的是苦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第六标段,全长大约是7.5公里,两岸共种植紫株槐和柽柳1442亩,通过治理不仅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还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该标段项目负责人谭兴旺说,标段采用“一穴三株”的种植方法,并用生根粉、营养液促进树木生长,同时铺设黑色覆膜防蒸发防杂草保墒保湿,保证了树木的成活率。
  苦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自今年3月份施工以来,已完成生态护岸修复治理8650亩,种植白榆、柽柳、紫穗槐等护岸植被130万株;完成湿地生态修复860亩。同时,还完成生态隔离带30亩,灌溉系统管道开挖25公里,管材熔接和铺设18公里,其他附属设施建设正在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