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些投资者通过某些名为“登记结算服务公司”“资产备案服务中心”或“产登管理公司”等登记备案的投资产品来获得高额回报。这些投资产品的年化收益最高可达10%以上,看似非常吸引人。然而,在这些投资产品背后,存在一类违法的机构——“伪金交所”,它们打着金交所的旗号,以登记备案为名,搭建了一条为地产、三方财富等行业违规发行“理财产品”的地下新融资通道,已经触及监管红线。
金交所全称为“金融资产交易所”或“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是由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审批,进行金融资产挂牌、备案、交易等服务的平台,即以资产交易的方法,让资产持有人利用出售某类资产或临时让渡某种资产的权利得到融资,实质上是为金融资产交易提供信息和场所的平台。其设立目的主要是为了盘活和处置当地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而“伪金交所”,是指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打着金交所旗号变相从事金融资产登记、备案、结算等业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具有较强欺骗性,虽然名称各异,但大多都带有“资产”“交易”“登记”“备案”“咨询”等看上去官方意味较浓的字眼,经营范围中通常包括金融或信用资产和金融产品的备案、登记、结算等业务。在最早一批“伪金交所”被监管清理整顿后,市场上又出现了伪金交所的“新变种”,包括“产登”“产权登记”“产交”“产权交易”“产融”“产金”“产权服务”等字样的公司。这类提供“登记备案”服务的公司外观与金交所类似,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地址异常、实缴资本极低的空壳公司。其提供的“登记备案”并未进行任何实质性审查,底层资产不清甚至是发行方的自融产品都能轻易在其得到“备案”。通过空壳公司的“登记备案”,再结合销售人员精心设计的话术套路,发行方即可把理财产品包装成经“备案”的合规投资产品,以高息为诱饵向公众发售。投资者购买后很难掌握资金去向和用途,一旦发行方出现资金断裂,则面临血本无归的惨境。
因此,投资者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重点核查投资标的质量与发行方身份,核实相关方是否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市金融工作局提醒广大群众,要高度警惕“伪金交所”,谨慎识别金融资产交易相关信息,坚决抵制各类非法金融活动,不被虚幻的暴利所诱惑。(吴忠市金融工作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