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奉天之难”的盐州刺史戴休颜

版名:吴忠记忆
  侯凤章
  戴休颜(727~785年),夏州(今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境内)人,唐朝中期将领。《新唐书》记载:戴休颜“家世尚武,志胆不常。”代宗大历(765~779年)中,任郭子仪部将,奉命平定党项羌族,以安定河曲地区。后历任太常卿、朔方节度副使、盐州刺史,先后受封济阴郡公、咸宁郡王。《新唐书》载:戴休颜因“城邠州功最,迁盐州刺史。”根据白述礼先生《大唐盐州职官名录》记载,戴休颜是第十任盐州刺史。
  “邠州事件”发生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党项趁唐内乱东进,打到邠州(今陕西彬州市)、奉天(今陕西乾县),京师震动。唐代宗无奈之下,起用已解除兵权的郭子仪任关内副元帅(元帅为雍王李适)出镇咸阳。此时戴休颜为郭子仪麾下大将。此次战事郭子仪虽率部不多,但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大败吐蕃,迎代宗返回长安。战后,戴休颜因功晋升为盐州刺史。
  《旧唐书》卷十二《本纪第十二·德宗上》载,建中四年(783年)十一月乙亥“灵州留后杜希全、盐州刺史戴休颜、夏州刺史时常青合兵六千来援,至漠谷,为贼所败而退。”这条记载所反映的事件背景即当时唐朝廷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史称“奉天之难”。
  德宗即位后,力图削藩,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向朝廷请求袭其父位,魏博节度使田悦也代为请求,德宗坚拒。李惟岳、田悦联合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反唐。七月,李正己死,八月,其子李纳向朝廷请求袭其父位,德宗不允,李纳跟着起兵反唐。建中四年(783年)正月,割据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变,攻襄城。德宗派哥舒曜讨伐,未果。德宗又派泾原兵前去解围。当时泾原节度使朱泚因其弟朱滔谋反而被软禁在京城,本就心生不满。当泾原兵路过长安时因赏赐不周,挟持节度使姚令哗变,史称“泾原兵变”。情急之下,德宗逃往奉天。叛军推朱泚为首领,率军攻奉天,未下。此时朝廷援兵已近,朱泚退守长安。前来平叛护驾的朝廷援兵即杜希全、戴休颜、时常青带领的灵、盐、夏6000合兵。
  在此唐王朝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盐州刺史戴休颜亲率所部蕃汉3000兵马,与灵州留后杜希全、夏州刺史时常青合兵6000,急赴奉天来援,虽“至漠谷,为贼所败而退”,但还是昼夜兼驰,赶赴德宗行在奉天平乱护驾,受到德宗嘉奖。《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九十四·戴休颜》载:“奉天之难,倍道以所部蕃汉三千人号泣赴难。德宗嘉之,赐实封二百户。”
  朱泚退守长安不久后,又与唐将李怀光联合继续反唐。德宗被迫奔走梁州(今汉中),命戴休颜留守奉天。李怀光屯兵咸阳,派使者引诱戴休颜归顺,戴休颜斩其使者,李怀光惊惧,“自泾阳夜走”。德宗非常高兴,再拜戴休颜为检校工部尚书,奉天行营节度使。
  兴元元年(784年)五月,唐将李晟等攻克长安,德宗于七月返回京师。朱泚被部下所杀,朱滔病死,李怀光兵败自缢。奉天之难中,有四人称王,两人称帝,即朱滔称冀王,王武俊称赵王,田悦称魏王,李纳称齐王,朱泚称秦帝,李希烈称楚帝,故又称“二帝四王之乱”。
  “奉天之难”后,德宗升戴休颜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封至六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