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环境优美的罗家河边,附近居民结伴散步。 本报记者马一萍邹丽
编前语: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市时刻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扛牢保护治理重任,守好一河清水,保黄河之畅、护黄河之美。
吴忠市全境属黄河流域,黄河穿境而过,全长69公里,密如网织的沟渠遍及全市。这些水系脉络如同黄河的“毛细血管”,其干净畅通与否,直接影响黄河“肌体健康”。2016年以来,我市按照源头治理、生态修复、末端提升的理念,对入黄排水沟开展综合治理。
虽然已到冬日,但清水沟河道仍充溢着生机和活力。11月17日,在曲径通幽的岸边步道上,三五居民在河边散步,不时还能看到有鸟儿在河上飞翔。
清水沟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我市的牛首山东麓东干渠北边,由南向北流经吴忠市利通区9个乡镇(农场),在利通区古城镇党家河湾村流入黄河,全长27公里,两侧分布着大小33条支沟,承担着整个流域9个乡镇群众生活污水排放、23万亩农田排水、牛首山排洪以及宁夏吴忠金积工业园区部分企业排水任务。
前些年,由于“臭”名远播,这清水沟曾成为群众心中的“糟心地”,是居民投诉最多的黑臭水体之一。
如何让居民远离城市黑臭水体的污染之殇?我市因城施策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治理之路。
自2016年开始,我市把脉会诊清水沟整治工作,坚持把治理黑臭水体作为保护“母亲河”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入黄水质不低于地表水Ⅳ类的高标准要求,采用灰绿结合理念,着重开展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工作,不断完善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补齐灰色设施短板,同时积极开展河道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打造生态岸线,恢复河道生境,建设人工湿地,构建生态屏障。
支流净则干流净,小河清则大河清。2018年以来,清水沟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近3年更是保持在Ⅲ类良水质,黄河吴忠过境段连续7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
“经过治理后,水变清了,鸟多了,小时候曾经摸过鱼的清水沟回来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张洪元感慨地说。
在清水沟旁,篮球场、足球场等公共运动场地样样不缺。附近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锻炼,幸福感“原地”升级。
“我家就住在清水沟边,以前想出门锻炼得骑车20多分钟到吴忠滨河体育运动公园。现在方便多了,家门口就有了健身场所。”居民刘伟说。
青铜峡市罗家河属黄河左岸一级支流,担负着4个镇12个行政村8.1万亩农田排涝任务,下段还承担着青铜峡市第一污水处理厂、青铜峡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污水排放任务。
曾经的罗家河是当地群众厌弃的“臭水河”。2019年以来,青铜峡市下大力气从支沟、干沟入手开展综合治理,投资4300多万元实施罗家河人工湿地水质改善项目,依法关闭40处排污口,除臭去污,还清水于民。
“家门口的这条河被治理得越来越好了,周围环境也大变样,正好赶上招工,我就来报名,成了这里的一名保洁员。”家住青铜峡市韵欣苑小区的居民刘福明说。65岁的刘福明每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进行罗家河的保洁工作,6公里的路程,他每天都要来回走上两遍。在这里生活、工作多年,他见证了罗家河从人见人怨的臭水沟到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的华丽变身。
“只要在这里一天,我就会继续尽责,等下次你们过来,又是一个模样!”刘福明自豪地说。
罗家河的对岸,50岁的叶美凤和几个邻居在河边的亲水台跳着广场舞,一旁,有人在散步,有人带娃遛弯……
“走出小区,眼前就是漂亮的罗家河,让人真是舒心。”叶美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