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颁布施行,是我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实践,对于规范和促进公民文明行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起到了有力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吴忠市不断强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牵引力,坚持机关单位包抓路段志愿服务制度,常态化开展“垃圾不落地”“见框停车”“围框经营”等行动,稳步推进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空中缆线、交通环境综合治理。有力发挥志愿者队伍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志愿服务“365行动”,文明引导、环境整治、帮扶济困等志愿服务常做常新,全市注册志愿者突破常住人口的22.5%,“志愿之城”的文明底色不断被擦亮。文明创建走近群众、融入生活,让广大群众收获到了满满的文明“红利”。
弘扬文明乡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可靠途径。今年8月22日,“浪漫七夕执手相约、移风易俗青年先行”集体婚礼在青铜峡市望月石酒店举行。10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共同见证下喜结连理,许下相伴终生的爱情誓言。9月,以“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吴忠市文明大讲堂”走进同心县河西镇上河湾村,应邀嘉宾分别从婚事新办、榜样带头破陋习、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方面与村民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今的吴忠,红白喜事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多了,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同心县兴隆乡王团村实行文明实践积分制,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孝老敬老、关爱“五保”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利通区胜利镇永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暖心光明行”白内障筛查义诊活动,为20余位老人检查视力……
吴忠市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围绕做实精准服务,通过融媒体中心平台、“双报到双服务”等渠道推行“四单”服务模式,完成点单4万余件、圆梦“微心愿”1.4万余个。实施志愿服务“365行动”5.2万余场次,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开展“关爱行动”2.9万余次,用真情服务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
树立价值标杆凝聚榜样力量
“中国好人”徐海侠,以残疾之躯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带动338人、53个家庭脱贫致富。
“中国好人”拜孝忠是同心县“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的成员,他秉承“趁着自己现在身体还行,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的理念,发挥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走上“讲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宁夏好人”李小平,坚持从事禁毒帮困志愿服务11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坚持典型引路,沉淀“道德富矿”,打造“好人之城”品牌,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7人、“中国好人”42人,自治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492名,县级以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1864名,在全社会鲜明树立了崇德向善的价值标杆。
……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层出不穷的身边好人从一个人传向一群人,每一个吴忠人接过“好人”接力棒,用凡人善举点亮城市文明,传递吴忠温度,全力汇聚奋进的磅礴力量。
回顾过去,吴忠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以文明为底色绘就了一幅幅新画卷;展望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奋力创成人民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吴忠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