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同
1.清客
贾政放外官经年,皇上赐假一月。他回京后在家“全休”,“闷时便与清客们下棋吃酒”。可见,清客要帮主子解闷。(第七十一回)
清客还要会揣摩主子的心思。大观园建好了,贾政面临一个难题:那些景观,理应请元妃题匾额,但她还没有目睹,不好请她“妄拟”;若元妃省亲时没有匾额,又显得“寥落无趣”。众清客出了个主意:先把匾额做在灯笼上挂出去,元妃省亲时请她来定。贾政夸曰“所见不差”,遂带宝玉进园拟题。众清客心知贾政是想试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故意说一些俗套匾额,好让宝玉露一手。众清客先是叫“好山”“好水”,当宝玉说出一些差不多的匾额时,众清客又连称“极是”“是极”,还“哄然叫妙”“摇身赞妙”,真是亏他们做得出。(第十七回)
贾兰、贾环、宝玉三人拟《姽婳词》,众幕客(就是“众清客”)赞贾兰的词是“可知家学渊深”;赞贾环的词是“更佳”;赞宝玉的词是“老手妙法”“古朴老健”,乃至“拍案叫绝”。(第十七回)
贾府有多少清客?大概有一些吧。有的擅下棋,有的擅作画,有的擅拟文。他们的吃喝花销,全由贾府支付。所以,当贾府败落的时候,清客们走了,只剩一个程日兴。他倒还忠心耿耿,对贾政直言“府上的人哪一个不是肥己的”,建议贾政“清查清查,该去的去,该留的留”,贾政问“先生必有所闻”,他又支支吾吾,不敢言语,贾政只好叹气。(第一百一十四回)
2.舅舅
《红楼梦》里吃不开的舅舅只有一位,就是贾政庶出的探春的舅舅赵国基。赵国基死了,赵姨娘想通过探春多要点殡葬的银子,哭着对探春说“你舅舅死了”如何如何,探春说:“谁是我舅舅……”探春嫌这个舅舅寒碜,硬是不认。(第五十五回)
最吃得开的舅舅是宝玉的舅舅王子腾。此人一路升官,当过京营节度使、九省统制(第四回)、九省都检点(第五十三回)、内阁大学士(京官,第九十五回)。他利用职权,给薛姨妈(王子腾的亲妹妹)的出了人命的儿子薛蟠通风报信。贾雨村判薛蟠案时徇私,王子腾就保荐贾雨村升官。贾府因为有这个舅舅而感到荣光,所以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诸亲友请宝玉赴席,他却只去舅舅王子腾家。王子腾嫁女儿请凤姐去张罗,“请众甥男甥女去闲乐一天”,结果,凤姐、宝玉、探春、黛玉、宝钗都去了,给足面子。书中对这个舅舅没有正面描写,只在叙述和人们的对话中时隐时现。最后,他在赴京履新途中因病误诊,死了。他在任时的亏空受到朝廷追究,要他的弟弟王子胜和侄子王仁来赔补,“爷儿两个急了”,请贾琏托人情去摆平。可见他是一个与贾府互相利用互相关照的官僚。
最丧心病狂的舅舅当数巧姐的舅舅王仁和邢夫人的弟弟邢德全。王仁尖酸刻薄,凤姐在的时候没少占便宜,巧姐说“我妈妈在时,舅舅不知拿了多少东西去”。邢德全是贾琏的舅舅、巧姐的舅爷爷,这个人“只知吃酒赌钱、眠花宿柳为乐,手中滥漫使钱,因此都唤他‘傻大舅’”。这两个舅舅勾结起来,趁凤姐有病,在宁国府开赌局胡闹。凤姐一死,他俩狼狈为奸,要把巧姐卖给番王为妾,他们从中挣钱。后因为刘姥姥保护巧姐,才没有弄成。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舅舅,那就是黛玉的舅舅贾政。这个舅舅很少管黛玉,倒是舅妈王夫人嫌黛玉没有宝钗贤惠,选择她的亲妹妹(薛姨妈)的女儿宝钗,而不是选择她丈夫亲妹妹(贾敏)的女儿黛玉做儿媳,演绎了《红楼梦》主要的爱情悲剧——宝、黛、钗三角爱情的悲剧故事。
上述几个舅舅的文字,是红楼故事中的精彩一笔。人情世故,悲欢离合,肮脏交易,不少都与舅舅有关。大千世界里舅舅的故事本来就很多,《红楼梦》把眼光投向人际关系漩涡,演绎了几出舅舅悲喜剧。(未完待续)
(注:本文以曹雪芹、高鹗著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为蓝本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