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化公主是吴忠民族团结历史名人(下)

宁夏大学历史系教授白述礼

版名:吴忠记忆
  先后六代安乐刺史
  第一代安乐州刺史(又称安乐州都督)诺曷钵逝世之后,长子慕容忠继位。家住灵州城南二代安乐州刺史府内。
  1.二代刺史慕容忠嗣
  慕容忠(648—698年),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的长子。诺曷钵去世以后,慕容忠回灵州城嗣位,继任为吐谷浑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第二任安乐州刺史,继续管理吐谷浑部落事务。
  《慕容忠墓志》记载:王讳忠。父,诺遏(曷)钵,青海国王、驸马都尉、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并军国爪牙,乾坤柱石,忠勤克著,异姓封王,宠渥弥隆,和亲尚主。
  年十八,授左威卫将军。戚承银牓,弱岁求郎,宠溢金貂,童年入侍。后加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袭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
  粤圣历元年(698年)五月三日,薨于灵州城南浑牙之私第,春秋五十有一。
  自垂拱四年(688年),其父安乐州刺史诺曷钵逝世,慕容忠嗣位,至圣历元年(698年)慕容忠逝世,作为第二代安乐州刺史,唐高宗时期,在灵州城,管理安乐州事务,在位十年。圣历元年(698年)五月三日,51岁,与母亲弘化公主同年同月同日逝世。
  慕容忠于有四子:慕容宣超(慕容宣赵),长子。慕容宣昌,次子。慕容宣彻,三子。慕容承福,四子。
  2.三代刺史慕容宣超
  吐谷浑灵州安乐州第三代刺史慕容宣超(《旧唐书》作慕容宣赵),是青海王慕容忠和金城县主李季英之长子。早年入侍长安,后迎娶姑臧县主为妻。圣历元年(698年),其父慕容忠逝世,作为长子,慕容宣超袭爵,成为安乐州第三代刺史。唐朝曾派户部尚书唐休璟,册封其高祖诺曷钵为乌地也拔勒豆可汗、青海国王、驸马都尉。圣历三年(700年),慕容宣超被武则天授予左豹韬卫员外大将军,仍袭父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安乐州刺史慕容宣超,至少有四子:慕容曦光、慕容曦轮、慕容曦皓、慕容相。
  《慕容环墓志铭》记载:“高祖志烈,字诺曷钵。唐使尚书唐俭册可汗、青海国王、驸马都尉。妣西平大长公主。祖宣超,嗣可汗,青海国王;妣姑臧县主。”
  《旧唐书·西戎·吐谷浑传》又记载:“圣历三年(700年),授宣赵左豹韬卫员外大将军,仍袭父乌地也拔勒豆可汗。”
  1974年,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赵家庙村,出土《慕容威墓志》,《大唐故左领卫大将军慕容□□君墓志铭并序》。这是长住灵州一百多年吐谷浑王族,在灵州地区出土迄今唯一的一方墓志。慕容威是弘化公主曾孙。
  《全唐文补遗》收入墓志文。
  慕容威墓可惜没有保留,被破坏了。弘化公主和吐谷浑王安乐州刺史诺曷钵曾孙、第二代安乐州刺史慕容忠之孙、慕容宣彻之子慕容威(神威)“终于长乐州私馆”私馆,不是私第,证明其家仍然与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同住灵州。慕容威(694—756年)。享年63岁。出生时,太奶奶弘化公主仍然在世。
  慕容威历任左武卫郎将、左领军卫大将军,长乐州(今宁夏同心县)游奕副使。他的妻子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延寿的女儿武氏。慕容威有三子:慕容全、慕容亿、慕容造。游奕使,使职名。唐中期后用兵,兵多地广者则置,主巡营、防遏事。
  3.四代刺史慕容曦光
  慕容曦光(690—738年)是青海国王慕容宣超之长子,母为姑臧县主。妻为则天后侄孙女武氏。父亲慕容宣超去世后,慕容曦光继任为第四代安乐州刺史。
  孙瑜在《唐慕容曦皓墓志考释》一文中则指出:‘慕容曦光为慕容宣超的嫡长子,慕容曦皓为次子,慕容兆为慕容曦光之长子。”“大唐武氏为慕容曦光之妻”。从而“考证补充并厘清了吐谷浑王族成员世系及其关系”,将史书中吐谷浑王族成员慕容曦光、慕容曦皓等部分记载内容进行了纠谬。据此,安乐州第四代刺史,应为慕容宣超的嫡长子慕容曦光。生于灵州今吴忠市古城。
  《大唐慕容府君墓志铭》即《慕容曦光墓志》,详细记载了慕容曦光的经历和功勋的日期及所任官职。慕容曦光生于灵州城,少年时代在灵州度过。从14岁武皇长安二年(702年)开始,经唐高宗朝,至唐玄宗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三朝供职。不但自小封本番观乐王、燕王,而且武皇长安二年(702年)14岁进京入侍,宿卫皇宫。先后封为游击将军、左豹韬卫翊府左郎将、明威将军、行左屯卫翊府左郎将、忠武将军、行右卫翊二府左郎将、五原郡开国公、加云麾将军、加授左威卫翊中府郎将、立功授左威卫将军;以功高赏轻寻加冠军大将军、行右金吾卫将军、加金紫光禄大夫、行光禄卿。开元十八年出任敕差充朔方军节度副使,回到灵州,坐镇朔方节度副使衙门。“开元廿六年七月廿三日薨于本衙”。
  据《慕容曦光墓志》《慕容曦皓墓志》记载,靳翠萍、孙瑜文考证,特别是《慕容曦皓墓志》墓志明确记载,慕容曦皓“公即弘化公主曾孙,姑臧县主次子”。证明慕容宣超和姑臧县主的长子是慕容曦光,次子是慕容曦皓。史书中记载的吐谷浑王爵和安乐州刺史嗣位的慕容曦皓应为慕容曦光。
  慕容曦皓,既然是慕容宣超次子,慕容曦光之弟,《慕容曦光墓志》记载慕容曦光:“生于灵州之南衙”,其弟慕容曦皓也应该出生于灵州城之南衙。《慕容曦皓墓志》,同样详细记载了慕容曦皓的经历和功勋:慕容曦皓在灵州城之南衙出生以后,不久,少年时即进京入侍皇宫侍从宿卫:“少以强荫补千牛备身授尚舍直长。”后“制授押蕃浑使。”“超拜尚衣奉御。”再后“累转左武卫大将军、大同军使,”驻守太原,为保卫唐朝,屡立战功。慕容曦皓是生于灵州,却是“以宝应元年九月十二日遘疾终于大同军使任,春秋五十五。”
  慕容曦皓留有八个儿子:慕容崇、慕容信、慕容岗、慕容述、慕容近、慕容迥、慕容遨、慕容遂。慕容曦皓宝应元年九月十二日,病逝于大同军使任上,享年五十五岁,大历四年四月二十日葬于长安县。
  4.五代都督慕容曦轮
  周伟洲教授考证《慕容曦轮墓志》,指出:“开元二十七载(739年)有诏册封为乌地野拔勤豆可汗兼安乐州都督、吐谷浑使。证明其长兄慕容曦光去世后第二年,其弟慕容曦轮继位吐谷浑可汗。文献不见记载。”
  周伟洲教授以《慕容曦轮墓志》记载为准,提出,慕容曦轮继兄长慕容曦光乌地野拔勤豆可汗兼安乐州都督吐谷浑使之位的新观点。墓志为当时人记当时事,比文献记载更可靠。证明第五代安乐州都督,不是唐史记载的慕容曦光之子慕容兆,而是慕容曦光之弟慕容曦轮。
  慕容曦轮(707—749年),慕容宣超次子,景龙元年(707年)生,天宝八年(749年)八月十七日卒。享年43岁。曾经担任第五代安乐州都督。《慕容曦轮墓志》记载:慕容曦轮“年十一,则治兵閤门,横行瀚海,留情三略,独运六奇,遂得宠入勋司,位高勇将。”“开元七载,解褐左武卫郎将,兼閤门府都督,借紫金鱼袋”。《墓志》记载,慕容曦轮曾任第五代安乐州都督。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被免职:“天宝元年(742年),贬授播川郡牂牁镇将”。周伟洲分析:“可能正是此时,唐朝方令兆袭父宣超官爵。”慕容兆是慕容曦光之子。
  李宗俊教授考证:“诺曷钵去世之际,吐谷浑王室迁居灵州十余年”。“对于慕容智去世”“志文谓‘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于灵府之官舍’”,“去世于灵州”。
  5.六代刺史慕容兆嗣
  唐史文献记载:“宣赵死,字曦浩立。曦浩死,子兆立。”但是,吐谷浑墓志记载,慕容曦光(史书上的曦浩),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慕容曦光病逝,其子慕容兆并没有立即嗣位。而是慕容曦光之弟慕容曦轮嗣位。直到天宝元年(742年),慕容曦轮,被唐玄宗贬为“播川郡牂牁镇将”,失去安乐州都督之职务,倒过来,再由慕容曦浩之子慕容兆嗣位,为安乐州(长乐州)第六代刺史。
  据孙瑜《唐慕容天曦皓墓志考释》考辩《慕容曦光墓志》:“可以肯定武氏是慕容曦光之妻。”另外,《大唐武氏墓志》中载,其嗣子名为慕容兆;《新唐书》中记慕容曦皓之子名为慕容兆,且在慕容曦皓后继为青海国王;而慕容曦皓墓志中所记其子八人,没有名兆者。根据嫡长子制度,继为青海国王者,当是慕容王室的嫡长孙。前文已确定了慕容曦光是慕容宣超的嫡长子,慕容曦皓为次子,则慕容兆当系慕容曦光之长子,《新唐书》所记有误。”孙瑜文考证,言之有据,慕容兆不是慕容曦皓之子,慕容曦光之子是慕容兆。
  慕容兆(?—798年)嗣立,袭爵,成为安乐州第六代刺史。新旧唐书都记载为“宣赵死,字曦皓立。曦皓死,子兆立。吐蕃复取安乐州,残部徙朔方、河东,语谬为‘退浑’”。
  专家已经考证史书中的曦皓,应为曦光之误。慕容兆在位期间,至德后,安乐州被吐蕃占领,慕容兆率部逃亡河东。直到慕容兆死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德宗封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卫大将军慕容复,继任长乐州都督、青海国王,袭乌地野拔勤豆可汗。不久,慕容复卒。死后,停封。唐德宗废除“青海国王”封号。
  安乐长乐一城二名
  大唐第一位和亲使者弘化公主与吐谷浑王安乐州刺史诺曷钵,及其继任安乐州刺史慕容忠、慕容宣超、慕容曦光、慕容曦轮、慕容兆,六代安乐州刺史以及吐谷浑王族、吐谷浑数千帐部落,分别居住在古灵州城(今吴忠市)和安乐州城(今红城水古城),总共126年。宁夏著名历史地理专家鲁人勇、吴忠礼、徐庄主编《宁夏历史地理考》:“安乐、长乐,系一州两名。治所都在今红城水。”有学者以为唐代安乐州与长乐州应为两州、两个城,实属误解。
  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安乐川(安乐州)在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南稍东180里。”
  特别是《太平寰宇记》明确记载:“按十道记云:‘安乐州,在灵武(即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南稍东180里,近长乐山(即今同心县、红寺堡的罗山)’”。
  既然安乐州在古灵州今吴忠市南稍东180里,而今吴忠市南稍东180里,就在今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红城水古城。
  《资治通鉴》则记载:大中三年(849年),秋,七月,丁巳(六日),灵武节度使朱叔明取长乐州。(胡三省注:“长乐”当作“安乐”)
  胡三省有先见之明,一千年前,早就料到后人会有人会认为安乐州、长乐州是两个州,特别给《资治通鉴》又加注,强调:“‘长乐’当作‘安乐’”,意为:长乐州应当就是安乐州!一州两名,一城两名。你们后人,不需要再去考证安乐州和长乐州是一个州还是两个州了!不需要去争论是一个城还是两个城了!
  为什么会出现安乐州、长乐州一城两名?考长乐州之名出现于唐肃宗至德后,应该与唐肃宗“恶安禄山”有关。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给国家、百姓带来极大灾难,唐肃宗即位,高举平叛大旗,直接打击安禄山叛军。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也指出“唐肃宗恶安禄山”。
  《唐会要》:“城郭”:“改安化门为达礼门,安上门为先天门,及坊名有‘安’者,悉改之。寻并却如故。”荣新江教授《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一文也说“唐朝极力希望抹掉所有安禄山的痕迹。”于是,安乐州改为长乐州,一城两名。
  综上所述,弘化公主是大唐第一位和亲公主,和亲55年,在灵州(今吴忠市)和亲26年,是唐朝16位和亲公主中和亲时间最长的一位。弘化公主促进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巨大。弘化公主在灵州(今吴忠市)长时间居住,最后,终于灵州(今吴忠市)家中,享年76岁,是唐朝最长寿的和亲公主。古灵州(今吴忠市)是弘化公主的又一个故乡。弘化公主是吴忠市著名的民族团结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