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雅童班级:吴忠市第三中学七年级(21)班指导老师:兰羽婷
幼时与国画初见,是那样自然。老师于宣纸上走笔,翰墨丹青渲染出山水间的悠远云雾,小巷里的斑驳屋瓦,远山如黛,近水含烟。那一瞬间,清雅的墨香触动了我的心弦,我深深地浸于画中。
此后,我与国画日日相伴,或在熹微的晨光中,细听老师的指导,勾勒枯荷;或在暗香浮动的黄昏时,掬一抹晚霞的粉红混入墨盘,绘下梅的凌霜傲雪。与墨色相交的过程终是不易,协调构图,浓淡搭配,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我还是绘不出水墨画的生机,也不愿再拾笔勾勒。不久前一场国画比赛的落选,更是让我心灰意冷,这样的打击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低头看着自己的作品,墨色的线条杂乱无章,拧作一团,像晦涩而贫瘠的诗句,看不出有什么意蕴。
后来,我再次走进水墨的一方天地,得益于老师的鼓励。她见了我,只温和地揽我至桌前,于一方宁静中提笔、蘸水、点墨、调色、落笔,一棵墨色的老树在宣纸上悠然而立,于焦浓重淡的墨色变化中生出枝芽,再于枝上点些许墨叶,此时,老树好似立于百年沧桑里,与我们共享着这份淡雅与宁静,这不正符合那次比赛的风格吗?老师搁下笔,说:“老树的古朴需经光阴的消磨,国画的意、韵蓄于留白。”她又轻抚画纸说道:“不要忘了学画的初心!”
回到家中,我拿起奖杯下的一叠宣纸,那是数年来已不在意的作品。从刚学画时的简单线条,到逐步提升时壮阔的山川湖海,再到尝试突破时纷繁的花树鱼虫,看着这满含热爱的笔触,我忽然找回了绘画的初心。我且愿付出光阴,与水墨一同远行;我深知留白,方能摒弃愁绪;保持热忱,方能在旷野中坚持。
水墨之韵浸透心灵,我又一次拾起画笔于方寸之间绘下广阔无垠的自然,绘下追逐热爱的画卷,绘下不畏苦寒的坚持!
我愿携一缕水墨的淡雅,悠然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