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

版名:封面
    
  本报评论员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明确强调,要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文化内涵、精神价值的研究和宣传力度,在新起点上不断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要求的全面贯彻,也是高标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的重要举措之一。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加强历史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让中华文化这棵大树根深干壮、各民族文化枝繁叶茂,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是要增进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市委六届十次全会从构建宣传教育和理论阐释新体系、促进实践养成新风尚、挖掘地域文化新特质、丰富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新内涵四个方面对文化浸润行动作出具体安排,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持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现代化美丽新吴忠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识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殊重要性,坚持以文化人,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扎实开展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广行动,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持续扩大吴忠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坚持以史育人,广泛开展“五史”学习教育,自觉传承党领导各族人民革命斗争、建设发展、团结进步的光荣传统,用好全市3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坚持以德树人,常态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提升行动,大力宣传“王兰花”式先进典型,讲好移民搬迁共富等时代故事,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扎得更稳、树得更牢。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部署要求上来,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高标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