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气象两极分化

为何南涝北旱?将持续多久?有啥注意事项?

版名:时事
    6月24日,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孙祖镇北匣石村农民为玉米幼苗浇水。连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和干旱,各地群众积极应对,全力开展抗旱工作。新华社发

    6月21日,村民在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的家中清理淤泥。近日,福建龙岩遭受洪涝灾害。面对复杂严峻的灾情,龙岩各地第一时间转移受灾群众,全力开展抗洪救灾。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近期,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多地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而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又发展迅速,“南涝北旱”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记者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汛期主班、高级工程师冯爱青。
  何为南涝北旱?
  冯爱青介绍说,自今年4月入汛以来,我国共发生1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14次发生在南方地区。“尤其是6月9日至23日这次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造成南方多地遭受严重暴雨洪涝及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冯爱青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南涝”。
  而“北旱”则指,自6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气象干旱发展迅速,黄淮等地遭遇春连初夏干旱。6月9日至15日,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高温干旱时空复合加剧了旱情。
  南涝北旱的成因是什么?
  冯爱青分析,今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偏高,同时受厄尔尼诺影响,南海、西北太平洋海温长期偏高,有利于充沛的水汽输送。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海洋中的异常现象,其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洋表面温度显著升高。
  冯爱青说,在厄尔尼诺衰减的背景下,华北南部和黄淮等地主要受到西风带暖高压的控制,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而华南前汛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强且稳定,降水明显偏多。特别是在6月21日左右,受北部冷空气影响,稍有北移趋势的梅雨带又返回长江以南,导致雨带持续在南方地区徘徊、强降雨落区重叠度高。
  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南北方群众有啥注意事项?
  “根据目前的气候预测结果,未来15-30天,随着雨带不断向北推进,华北南部、华东及华中的中部和北部、华南等地将有明显降水,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干旱缓和或缓解。”冯爱青说。
  冯爱青认为,当前形势下,南方以抗汛防涝为主,暴雨频发、强发,容易引发河流洪水、山洪、城市内涝及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北方以抗旱为主,特别要注意高温干旱复合与旱涝急转并存的风险。
  暑期将至,冯爱青建议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避开灾害多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