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蔬菜进行快速检测农残。
7月9日,在宁夏涝河桥食品有限公司,驻场官方兽医正在对肉品进行检疫检验。
7月8日,在吴忠市滨河中学,师生一起就餐。
7月8日,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一家食品企业检查原材料。 本报记者冯荣丁宝萍张丽坤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衡量一个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标志。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幸福”至关重要。抽样检测、联动执法、明察暗访……这些字眼,何以与我们餐盘里的一块肉、一片青菜、一个水果产生连接?一句简单的“吃得放心”背后,是谁在为大家站岗放哨,是谁用牢固的食品安全网稳稳“兜住”了百姓餐桌上的幸福?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源头把控让“菜篮子”“肉案子”拎得放心
7月3日一大早,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的工作人员就来到基地。因为这两天有一批蔬菜陆续上市,运往各大超市销售,工作人员要赶在这之前给基地里的蔬菜做一次全面检测。“在销售前,蔬菜必须进行全面细致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贴上合格证出售。”宁夏宁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雪说。
加强时令果蔬上市前的安全检测,已成为吴忠市农业农村局常态化工作。该局通过“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实施,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依据委托检测、自行检测、内部质量安全控制中的一项或多项对生产销售的食用农产品作出承诺,并对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周雪说:“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也是生产者的‘承诺书’,市民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得产品的详细信息,从而放心购买。”
时下正值田间管护的关键期。每天清晨,利通区高闸镇高闸村村民王文理准时来到自家蔬菜基地,查看各类蔬菜的长势。“绿色生态是我们的种植理念,这里的瓜果蔬菜全部自然生长无催熟。为保证瓜果蔬菜的品质和口感,种植中对于阳光、温度、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我们都会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好数据,这样每年种出的瓜果蔬菜才能在田间订购一空。”王文理说。
在高闸村的蘑菇大棚内,新农人张银平建立了以绿色生态农业种植为标准的专业合作社,走绿色生态农业路子,他的种植模式成了当地不少新农人心目中的典范。
像王文理、张银平一样重视产品质量的农民在吴忠市十分常见,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品质已成为增收致富的新理念。我市把农业生产生态化作为保障农产品品质的重要一环,杜绝使用可能对土地造成二次污染的化学制剂,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从源头出发,切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吴忠市农业农村局又将农残快速检测系统延伸至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等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经营主体114家,生产经营主体对每批次农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出具合格证。同时,检测数据还会自动上传至吴忠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系统,通过智慧监管系统平台可实时监测全市农产品经营主体农残检测数据,实现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
把好“菜篮子”安全的同时,让“肉案子”拎得放心也至关重要。7月5日,在我市一家牛羊定点屠宰企业的厂房内,工人正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屠宰作业。驻场官方兽医和肉品品质检验员对肉品进行检疫检验,经过屠宰、分割、检验、检疫等工序,新鲜安全的牛羊肉将从这里销售至本市及周边城市。
食品的安全、放心,是老百姓最基本的诉求。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我市压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做到“有宰必检、全程同步、逐头检验、一畜一刀”,监督屠宰企业开展屠宰环节“瘦肉精”自检和官方兽医监督抽检,确保屠宰环节“瘦肉精”自检率和抽检率分别达到5%和3%以上。
智慧监管让食品安全看得见
7月9日,在利通区第九幼儿园,距离孩子们就餐还有一个多小时,后厨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在食堂加工区、烹饪区等操作区域,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切洗、烹饪等工作。后厨内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将工作人员的每一步操作场景,同步传输至该园办公大厅的监控大屏和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平台,学校和相关部门可通过平台对后厨进行实时监控,家长也可通过电子屏观看后厨现场直播。“孩子每天吃啥,后厨的环境卫生监控里看得一清二楚,这让我们很放心。”家长王文杰点赞道。
不仅仅是幼儿园,走进吴忠市任何一个学校食堂,你可以从餐厅直接看到后厨,厨师的所有操作都清晰可见。
这就是我市以学校食堂为重点打造的明厨亮灶工程。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同时也通过互联网连接到电脑和手机,方便监管部门和群众在线监督。
学校的餐饮安全牵动着每个家长的心。我市融合社会层面的智慧监管和企业主体层面的高标准经营管控,出台《学校食堂和餐饮服务经营者“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施方案》,创新性搭建了学校(幼儿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全覆盖,使后厨成为可视、可感、可知的阳光厨房,让学校师生可以直观感知、及时监督食堂的环境卫生和切配烹饪、面点制作等各环节真实状况,推动学校食堂全面升级和健康发展,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
食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批发市场是关键一环。有统计显示,70%的食用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进入市场流通,进而流入千家万户。
在吴忠市鑫鲜农副产品市场内,不少市民通过手机扫描了价签上的二维码后,放心地将瓜果蔬菜放进自己的“菜篮子”里。
环绕整个农产品区,不难发现这里的农产品均有追溯码可扫。市民庄萍同往常一样,随手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屏幕上快速显示出产地为“宁夏吴忠市”,检测信息中关于农药残留则标为“合格”。“有了这个码,买菜也安心多了,可以看到产地、检测结果。”庄萍说。
这得益于我市探索建立的合格证、“身份证”、质量追溯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关口,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许多农产品实现了在生产、流通之间的通查、通识,消费者在采购时可查验合格证,选购放心的农产品。同时,我市开发应用吴忠“数字食安”食品安全监管软件,采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食品安全知识自动问答,农产品准出与市场准入溯源可查。
大型超市是食品的重要销售终端。7月4日,在吴忠市永辉超市蔬菜区看到一块宣传板,上面清晰地写着当天各种蔬菜的价格、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等信息。市民李楠说:“我每天来这里买菜时都会看一看宣传板上的信息,这样的宣传非常必要,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市场内食品、蔬菜的安全情况。”
“为更好地了解广大市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焦点,我们还开展了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征集活动,做到您‘点’什么,我们就‘检’什么,真正让群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的行动中。”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都说吃在吴忠,吴忠的餐饮确实名不虚传。走进餐馆,一眼就能看到公示栏上的星级评定结果,好不好一目了然,味道好,我们也吃得健康、吃得安心,以后我还要领着家人常来。”来自内蒙古的包成在吴忠马老四饭店吃完饭感叹道。
食品安全是衡量一座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标志。如今,在我市,便民市场遍地开花,整体环境整洁又卫生;饭店食堂装修简约美观,后厨作业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我市从源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着力做到生产经营标准化、监督管理规范化,让市民看着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