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鸽酒庄航拍图。 吴克敬
星星的故乡在哪里?风先生说了,在河套宁夏的吴忠。
伴随着我的风先生,在我受邀吴忠采风的日子,他先就风行千里,去了黄河河套包容的宁夏,大睁着风的眼睛,把拱卫宁夏的贺兰山,凌空扫视了一遍,他爱恋苍茫雄浑的贺兰山,便就低垂下他高傲的头颅,附身在高山耸峙、深壑陷厄、兽鸟腾翻、林草波动的峻岭峰峦之间,触目到了贺兰山壁画的斑斓壮丽,见识到了贺兰山历史文化遗存的博大深厚……风先生满怀着贺兰山独有的精神气质,迎面向走进吴忠市的我扑了来。
古风浩荡的风先生,向我扑来时,先就吟诵了一首王维颂扬贺兰山的诗: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诗佛王维的这首诗,因为风先生的吟诵,让我对他是要刮目相看了。生平注重五言山水诗写作的他,倏忽创作了这样一首叙事性的长诗,我不好说什么,但风先生是能够说的呢。当年即以风能有的姿态,陪伴了王维的风先生,见证了诗人当其时的心理冲动,千里跋涉,面对了岿巍雄奇的贺兰山,以及纵马山野的一位老将军时,他心绪激荡,心意难平……那么这位老将军是谁呢?诗人的王维没有明说,追随他的风先生也许知晓,不过他理解的王维与老将军的难处,就也没有明说。但这有什么要紧的呢?王维慷慨激昂、悲愤交集的诗句,还是十分明确地阐述了老将军的一生,他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了个“夺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下场。然而,边烽再起,老将军却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他高尚的节操以及高昂的爱国热忱,岁月埋没不了,还因为风霜的磨砺,而更璀璨靓丽。
风先生赶在这个时候,一字一句地吟诵出来,我的耳鼓当即生出一种莫名的痛感来!我埋在风先生的怀抱,拽住他如风的袖摆,向着历史文化的深处继续走了。
如是风先生般飘飘荡荡地走着我,倏忽就又耳闻到了一首他吟诵出的诗: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不要风先生给我多说什么,我即知晓他吟诵的为诗仙李白《客中作》的句子了。诗人诗意的四句诗,让毫无诗意的我来说,即是“兰陵美酒甘醇醉人,散发着郁金的香气,盛满玉碗色泽如琥珀般清莹透彻。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畅饮,一醉方休,哪里还管这里是家乡还是异乡?”无惧羞脸的我,就这么回应风先生了,他没有嘲笑我,而是舞袖我的脸上,让我透过风的光色,远观近眺,发心体会他给我吟诵古诗的意蕴了。
我是个愚钝的人,但还未到不可教化的程度。默想着风先生的用意,我会意地笑了,顿然觉悟到“星星的故乡”吴忠,所以能有一个那么美好的称谓,借助的先就是诗的力量了呢!
诗是闪亮的星,星是曜日的诗。我因此还又想了,风先生赶在我与他悠游在吴忠的地面上,吟诵出李白的《客中作》,似乎并非诗人之于贺兰山的感受。但浪迹天涯的风先生,能够适时吟诵而来,应该有他的道理。是个什么道理呢?我不好说,却也可以蛮不讲理,甚而霸道地说了,吴忠以他深厚的历史情怀,以及博大的现实胸怀,为李白作着证明,他那浪漫到极致、洒脱到极致的诗句,也是给予这片土地的敬意……我所以如此霸蛮,都因为我与风先生无比豪迈地步入了这里的西鸽酒庄。
建筑风格独异的西鸽酒庄,在我和风先生的眼里,就是吴忠土地上一颗星光灿亮的星。
酿制葡萄酒的酒庄多了去了,风先生如我一般,眼睛刚一触摸到“西鸽”两字,就喜欢得不得了。早知天下事的风先生,这时做了我的向导,他说西鸽酒庄所以有个如此妙不可言的名讳,就在于他们傍着黄河故道上的鸽子山,设计独特的酒庄大门就开在西鸽路上,门牌西鸽路的1号牌号。这里自然条件优渥,东临黄河,拥有引黄灌溉的便利条件;西靠贺兰山,具备天然的屏障保护。有效积温达到3000℃,年降水量在180毫米到200毫米之间,光照充足,达2900小时至3100小时,土壤透气、透水保肥性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宜栽培酿酒葡萄的产区。早在西夏时期,这里就有葡萄种植,而还因为极佳的品质,“兼赍葡萄”为礼物,送给宋朝的皇帝品尝。
向导着我的风先生,蓦然还想起了元代诗人马祖常的《灵州》一诗,给我不失时机地吟诵了:
乍入西河地,归心见梦馀。蒲萄怜酒美,苜蓿趁田居。少妇能骑马,高年未识书。清明重农谷,稍稍把犁锄。
诗中“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的十个字,道尽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悠久历史……岁月悠悠,发展到了现在,贺兰山脚下,黄河之滨的吴忠,天海史连般接续上了古人之于葡萄酒的情怀,运用现代化的装备,现代化的技术,现代化的营销模式,大规模地种植酿酒类的葡萄,大规模地酿制葡萄酒了。
品牌响亮的西鸽葡萄酒庄,即为现代化、大规模酿酒企业的一个典范。
酒庄为参观者设计建筑了参观路线。风先生伴着我,悬空走在那参观路线上,看得见一排排巨大的不锈钢竖罐。我不知那白亮亮的罐子,都作何用途,但风先生知道,他俯首我的耳边,给我说其中的一些是葡萄酒的发酵罐,其中的一些是葡萄酒的储存罐……风先生如是说来,还就拉着我去到隔着一面墙的另一处房间,让我见识到了葡萄酒储存的另一番景观。
是的,这里满是橡木制作的酒桶了。
我因之嗅到了橡木特有的那一种味道,而这恰是葡萄酒储存所最需要的风味了呢!有竖着立起来的橡木桶,有平着排列的橡木桶,我看得眼花缭乱,竟然一时知觉,那般列置的葡萄酒橡木桶,就是烂漫着葡萄酒香的诗……恍惚之间,我看见那橡木桶的诗行里,凸显了一面橡木的牌子。
“星星的故乡”,我看见五个黑体的大字,红亮亮地闪耀在牌子上。
我还糊涂着,风先生则插嘴进来给我说了。他说西鸽葡萄酒庄,原就是央视热播过的这部《星星的故乡》电视剧取景地……哦,在风先生的言语中,我觉悟到西鸽葡萄酒庄,不正就是吴忠地面上的闪耀着的一颗星吗!
三个日头的采风活动,很快就到了尾声。回想风先生与我看了、吃了、喝了的林林总总,不都如西鸽葡萄酒庄一般,是为吴忠人爱在心头上的星。
一颗星是宁夏水利博物馆,让我了解到了吴忠水利发展的历史;一颗星是黄河青铜峡黄河铁桥,让我感受黄河母亲的文化魅力;一颗星是田彦兰民俗展示馆,让我普及到了同心民俗文化的深意;一颗星是红寺堡区移民博物馆,让我感知到了移民文化精神内涵;一颗星是盐池县滩羊集团生态牧场,让我充分体验到了盐池滩羊产业发展情形……好了,我还品尝了滩羊煮出来的手抓羊肉。
我吃过青藏高原上的手抓羊肉,吃过蒙古草原上的手抓羊肉,还吃过海南岛的东山羊羊肉,吃过陕北横山的铁锅羊肉,但我要说,最好吃的还要算是盐池滩羊肉。
风先生怕我说的话会惹得人烦,便就伸了手来,要捂我的嘴巴。哪成想,他伸来一根手指,居然戳进了我的齿舌尖,沾染上了我齿舌尖滩羊的味道,抽出来时,情不自禁地竟又送进他的嘴里,很是得味地咂吮起来……咂吮着滩羊美味的风先生,倏忽记忆起了我生活的关中平原上,老辈人养成的一个习气。他们调味,就用盐池的大青盐;他们要吃,就吃盐池的滩羊肉;而要穿,冬天了就穿盐池的九道弯羊皮袄。
好像是不是富裕的人家,还就得不到盐池大青盐、滩羊肉、羊皮袄的享受。
我父亲的一件九道弯的羊皮袄,就是盐池人熟了好几张滩羊的皮毛,肩背着来到扶风县北乡的我们村,亮给我父亲看,惹得我父亲不忍释手,便就你一口价,他一口价地拉扯着,谈出了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码,买到手,找有此能耐的裁缝,给他挂了个织贡呢面子的羊皮袄。风先生看得清楚,我父亲非常喜爱他的这件盐池滩羊皮毛的褂子,冬冷时节,我父亲把皮袄翻出来,挑在他的双肩上,给他加温保暖。随着春季的到来,父亲则又会把他的皮袄,平展展晾晒在阳光下,晒个几日后,折上几折,叠上几叠,还不忘塞进皮袄里几枚白色的、防止虫蛀的臭虱蛋,收纳进衣箱里,等又一个冬天的到来……黑色织贡呢面子的盐池九道弯羊皮袄,不仅在我和风先生的眼里,还在我村人的眼里,可都是我父亲傲然人世间的面子呢!
我父亲的盐池九道弯滩羊皮袄,如今还很好地收藏在我的身边。
但九道弯的羊毛皮子,别说远离盐池的关中人,便是他们本地人,也是没人穿了呢。看到这样的变化,来到吴忠地面上的风先生和我,难免失落,甚或慨叹。不过,还不能说这就不好,市场的变化,以及人的审美变化和保暖技术的进步,自然地会要淘汰一些过往的事物,甚至是十分受人喜爱,为人宝爱的事物……还好,在盐池县滩羊集团生态牧场多少还见得到,在田彦兰的民俗展示馆里也感受得到,他们为闪耀在盐池历史上的这一颗星,根脉着既有的那一抹星光。
“星星的故乡”星多,吴忠的早茶文化在风先生的意思里,较之九道弯的羊皮袄,原来有多灿烂,今日就还有多灿烂,甚而比之前更其灿烂。
走南闯北,我吃用过广州的早茶,吃过扬州的早茶。因此,我的舌尖上便就存下了这样一个概念,早茶是南方人的生活习惯。倏忽之间,晨光初照的吴忠市,行色匆匆的人们,撵着去的,竟然也是大街小巷里开着的早茶店铺……天上的事物知其一半,地上事物全都知道的风先生,眺见了我愣着的眼神。他抬手戳了我一指头,带我也向牌面欠缺辉煌、人头却为之攒动的一家早茶馆子里进了。
进入早茶馆里的风先生和我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半天找不见我俩可以落座的凳子。
终于等到有座位坐了时,却又等不来我俩所点的茶点和茶汤……风先生见惯不怪,他安慰着我,并乘此机会给我说起了吴忠早茶的源流。他说的如我原有的困惑一般,这里的早茶确是南方人带来的……历史上的吴忠,边关着祖国的北方,人无分南北,可能的情况下,南方人肩负保卫边疆的任务,他们来到吴忠戍边时,又还眷恋他们南方人的生活习性,即把他们早茶的能力,不仅自然地带了来,而还自然地衍化了开来。
南方人爱在舌尖上早茶,就这么落户在了吴忠,扎根在了吴忠。
落户扎根在吴忠的早茶,葆有了南方人口味。在此基础上,又融入了吴忠的地方特色。譬如在这里十分流行的拉面与拉面馆,便就积极地接纳并融汇了早茶的一切优势,使地方上的传统饭食,发生了一种象征性、符号性的嬗变,十分便捷地集合了吴忠人日常饮食、相亲交友,以及商业洽谈、节庆款待等形式多样的共餐活动。当然,更成为许多人过早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与风先生等来的早茶,配套有一壶茶、一碗面、一盘热牛肉、几碟小菜,张嘴吃来,不虚“游在宁夏,吃在吴忠”那句美誉。
吴忠星曜,熠熠生光……我和风先生感受着这一切之前,首先走进的是“文学吴忠创意中心”。风先生知晓,生性骄傲的我来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蓦然就目及了一幅我极是熟悉的书法作品。所以熟悉,是因为那幅书法作品,就出之于我手笔——庠学当东。
需要交待的是,那是我遇识张学东时,有感而发,引经据典,书写给他的个人礼品了呢!
如风似的风先生为之手舞足蹈了。我看得清楚,他从我墨书的四个字里,似乎明白了写什么?我的猜测没错,风先生开心墙壁上悬挂着的我那幅书作,他若有所思地默念了一遍,然后扭头给我,夸赞我书作的巧用,张学东的名字,嵌入得天衣无缝。
风先生这么说来,还就如是破解我内心的谋划般,说了“庠学当东”四个字真实意蕴。
我必须承认,风先生说得对极了。他说的是《周礼·地官·乡大夫》中释义了,“庠学”之谓,亦即古代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唐时的贾公彦为此还疏:“谓乡中有贤者皆集在庠学。”张学东的为人为文,是堪称贤者的,而且也还“当”得了“东”,这也就是说贤者是能当家主事,也应该当家主事。好了,贤者般的张兄学东,当东着“文学吴忠创意中心”,那是他的责任,也是乡里友朋的幸事。
琳琅满目的创意中心展厅,陈列着张学东出版的全部图书,风先生和我仔细地看来,三部曲的《西北往事》,如星似的闪耀着。风先生说星的故乡,咋能没有文学的星呢?接过风先生的话,我没有犹豫,很是干脆地说了,我说:“张学东就是那颗文学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