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宝萍)近日,同心县韦州镇万亩青贮玉米种植基地的玉米迎来收割。虽然处于干旱少雨地区,但地里的玉米秆均长到3米多高,预计籽粒玉米亩产达到0.9吨,青贮玉米亩产达到3.5吨至4吨。
玉米能在干旱带不受缺水影响生长,得益于该镇全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这里,8.67万亩农田铺设了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并通过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运行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田间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自动化管理。
节水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配套完善的设备,也需要有技术、人才支撑。宁夏时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宁牵头,组建起了由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玉米专家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依托韦州镇流转的3.1万亩土地建立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从土、肥、水等方面综合施策,打造宁夏扬黄灌区玉米高产示范田。
“韦州镇想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学会科学管理用水。我们的科技团队因地制宜开出良方,为玉米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海宁说。
8月29日,在同心县下马关镇五里墩村的设施农业大棚内,种植户高振栋高兴地说:“今年年初,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我栽植了近7000株人参果幼苗,存活率、挂果率和品质都相当喜人,一个棚能收入10万元。以前,我总想着外出务工挣钱,现在,在家就能挣上钱。腰包鼓了,种植的信心就更足了。”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同心县按照“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引进以宁夏大学农学院教授王锐为首席专家的人参果种植团队,在下马关镇五里墩村的设施农业大棚基地成立了同心县人参果专家工作室,针对同心县域内高价值果蔬生产品种稀缺、设施种植效益低等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种植技术示范和本土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活跃在乡村的“领头雁”带火了特色产业,带旺了乡村旅游,也带动了百姓致富。同心县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雷虎说:“今后,我们将围绕本地特色农业产业,深入实施‘五个一百’工程,持续加强院(校)地人才合作交流,搭建产学研合作、招才引智、成果转化平台,持续在‘产业兴旺’上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