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一萍)12月17日,在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同兴村种植户白少文的人参果大棚内,一颗颗饱满的人参果挂满藤蔓,长势良好。
“我们每年享受3000元产业补贴,我这个棚0.6亩,今年种人参果的原因是辣椒、西红柿能进1200棵苗子,人参果却能进3500棵苗子,栽得多。种得好的话我会给大家分享经验。”白少文说。
在同兴村养殖区,一头头体格健硕的肉牛在围栏中等待被投喂。通过养殖产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致富,生活逐渐向好。“近年来,同兴村建设规模化养殖园区和种植园区,分别建成标准化羊棚143座、日光温棚60栋。养殖园区带动劳动力转移就业213人,户均年增收1万元左右,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30.35万元;种植园区带动58户116人就业,户均增收2万元,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11.6万元。”同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小兵说。
同兴村以产业兴旺促乡村全面振兴只是青铜峡市不断调整优化帮扶政策、提升结对帮扶水平,聚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的鲜活例证。截至目前,该市依托15.3万亩酿酒葡萄产业基地,积极引导移民就近务工,总务工人数达1.3万人次,实现务工总收入2.6亿元。巩固提升450栋养殖圈棚、472栋设施温棚、10665亩经果林提质增效。实现移民转移就业8351人,其中,脱贫人口外出务工5989人。实施财政衔接资金项目22个,累计支付资金10759万元,支付率99.05%。兑付产业奖补资金504万元、兑付务工奖补资金4937人共计740.5万元。2024年,该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633.94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2415.11元,增长16.99%。
今年以来,青铜峡市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建设为载体,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将持续加大产业投入力度,争取2025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占比达到70%以上。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推动经营主体将脱贫群众嵌入产业链,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或支持农户资产入股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收入,严格按照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思路,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青铜峡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宋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