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铁琴)2024年12月25日,在吴忠市利通区开元小学,各教研组的教师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对课堂数据和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交流。“我们通过智能研修平台与日常教育教学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智研’发展新模式,促使教师主动跟踪课堂大数据,及时反思教学行为,规范教学语言,精准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升了教学实效。”该校教务主任焦玉婕说。
去年以来,利通区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从平台覆盖到内容建设以及“互联网+教育”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整体提升,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全力推进“五育”并举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数智化”课堂更有智慧、更有活力。
当天,在利通区第三小学,各班正在开展“互联网+镜子伙伴”德育评价主题班会。学生通过日常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并兑奖。该校依托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云校家APP,构建“互联网+镜子伙伴”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该系统将学生分成4人至5人的“镜子伙伴”小组,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智慧学生卡,会从思想品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四个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数据库,家长可扫码了解学生发展情况。
“‘镜子伙伴’德育评价体系借助数字化平台,使德育管理数据化、师生交流立体化、家校沟通有效化、学生行为习惯规范化,真正增强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利通区第三小学副校长马彦林说。
近日,在利通区金积中心学校的操场上,学生面向数字化运动一体机,在体育教师的指引下,跟随音乐热身。老师通过手中的平板电脑监测每一位学生的运动量,而监测的数据来源于学生穿戴的背心式运动监测设备和智能手环。“老师可以实时关注到我们的心率变化,保护我们的健康。这样充满智慧的体育课堂,大家都非常喜欢。”该校学生马丽娅说。
该校副校长马龙表示,学校借助智慧体育监测设备,能够根据学生的体能、速度、耐力等数据,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训练方案,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体育技能,还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使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中健康成长。
近年来,利通区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改善智慧教室、在线互动课堂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城区学校1000兆、乡镇学校500兆的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利通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力表示,将持续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区域教研等工作,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整体提升,大力构筑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生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