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冯荣见习记者周志敏李金汰)3月3日,在盐池县花马池镇沟沿村樱桃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一颗颗拇指大小的青果陆续染上红色,丰收在望。2023年10月底,沟沿村实施乡村振兴项目,从山东引进大樱桃树苗,并于2024年试种成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沟沿村凭借技术手段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通过采用智能温控系统,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里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有效提高了樱桃坐果率。“今年4座大棚预计产量可达4000斤,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错峰种植美早等不同品种的樱桃树,樱桃采收期可从3月延续至5月,有效破解了农产品集中上市的难题。”沟沿村党支部书记杨登说。
近年来,盐池县设施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各乡镇依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新建127座日光温室、改造65座日光温室、新建280座拱棚,形成了以青山芝麻香瓜为代表的一批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建成高沙窝镇高沙窝村等5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初步形成了优质优价的良好局面。
在高沙窝镇高沙窝村的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内,种植户忙着采摘、称重、打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种植户杨学龙于2019年回到高沙窝村,开始经营自己的西红柿大棚。谈起自己的多年经营,他自豪地说:“我这5座棚全部种植的是普罗旺斯水果西红柿,从去年9月中旬定植到12月中旬开始销售,目前已进入扫秧阶段,收入在10万元左右。”
高沙窝村积极引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2021年至2023年间,共扩建西红柿大棚27座,流转土地67.5亩。大棚一期产量达400公斤,收入3.2万元,两期总收入可达14万元,带动务工380人次,有力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
今年,盐池县将全面统筹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力争设施种植业面积稳定在5000亩。预计到2030年,设施种植业面积达到1万亩,产量突破2万吨,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比重提升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