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一萍
在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平整好的大片土地正静静等待着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春灌。
黄河从韦桥村东南方向经过,在村里那些如血管般的渠道不断延伸的过程中,“天下黄河富宁夏”得到生动体现。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中,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石嘴山市平罗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卫市沙坡头区联合申报的《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农业系统》榜上有名。自此,青铜峡市成为坐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双遗产”殊荣的县级市之一。宁夏实现了世界遗产“零”的突破,喜添一枚世界级“金名片”。
“成为‘双遗产’城市,既是对我市长期以来深入推进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激励着全市上下持续推动保护与修缮、文化传承发展、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擦亮‘双遗产’城市名片。”吴忠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副局长马向军说。
这些遗产人人有份,吴忠“家底”真丰厚
吴忠市地处宁夏沿黄带核心区域,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资源。
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细数吴忠文化遗产“家底”,全市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5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其中,古建筑5处、古遗址2处、古墓葬1处,长城提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全市各级文博单位和其他单位收藏可移动文物共计581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6件套、二级文物31件套、三级文物316件套。
文化遗产,如同一条横跨时空的桥梁,连接着历史与未来,融合着传统智慧与现代精神,承载着民族的深厚记忆与独特创造力。保护文化遗产,让它们更好地融入人们日常文化生活,文化遗产才能重焕生机、再放光彩,最终才能守护与传承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