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遗鸥现身利通区

版名:要闻
    4月15日,在渔光湖自治区重要湿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遗鸥和其它候鸟正在栖息觅食。

  本报讯(记者铁琴)“快看,那边都是遗鸥!”近日,吴忠市利通区自然资源局湿地监测人员在渔光湖自治区重要湿地进行动态监测时,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遗鸥种群数量达100余只,同时还监测到2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腰杓鹬及其它候鸟千余只。这是继灵武市马家滩南湖之后,宁夏发现的第二处遗鸥集中取食地,成为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的重要标志。
  遗鸥是全球濒危物种,现存仅约1.2万只,对栖息地的水质、食物链完整性等生态环境要求极为严苛。近年来,渔光湖湿地通过实施生态补水工程,逐步构建起以摇蚊幼虫繁殖、眼子菜等沉水植物茂盛为核心的生态链,为候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数据显示,该湿地沉水植物覆盖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8%,底栖生物量增加23%,生态承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利通区大力实施湿地鸟类栖息地修复、迁徙廊道保护等工程,建立“天眼巡护+地面监测”立体管护体系,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实时追踪湿地动态,实现对入侵破坏、环境污染等风险的快速响应。利通区自然资源局局长赵建强表示,将进一步扩大湿地动态监测范围,探索建立候鸟食源补给站、“湿地银行”等创新机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价值转化深度融合,为宁夏湿地保护提供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