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铁琴
吴忠市利通区创新打造“精准滴灌”式党员教育体系,通过靶向施教、科技赋能、动态管理三大实招,让1.2万名基层党员实现学得会、用得上、干得好。
按需施教让党课听得懂、用得上
5月7日,在利通区金积镇芦沟闸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场教学点,头顶草帽、佩戴党徽的农村党员正在认真倾听专家讲解如何实现番茄种植产业转型升级。“这样的党课非常实用,希望经常开展。”参加培训的党员姚玲妹说。针对不同群体,利通区委组织部准备了丰富的“营养套餐”,领导干部走进“大讲堂”充电,年轻干部跟着老师傅学本领,农村党员在田间地头学种植技术,社区党员在“板凳会”上唠家常学政策。
去年以来,利通区开设的项目管理、文旅融合、“四水四定”等22期专题实战课堂,让110名党员干部在项目一线、信访维稳等关键位置锻炼,帮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长本领。不仅如此,该区还将“传帮带”作为年轻党员干部培养的关键一招,33名专业强、素质高的老同志和66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定向结成帮带对子,以帮促学、以学促干,助推年轻党员干部全面快速成长。
多元课堂让学习连上网、接地气
“组织把党课送到了家门口,送进了手机里,现在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利通区高闸镇郭桥村老党员张建国对手机上推送的党课表示赞赏。
利通区创新打造“云端+地头”学习模式,通过市、县、乡三级“云联优课”平台推送精品课程,利用“天翼云会议”连线讲师直播授课。同时,组织宣讲团、讲师团走进社区和农村,把“红色讲堂”搬到广场庭院、田间地头,用方言土话讲透政策理论。今年,利通区已开展“微党课”“板凳会”129场,7840名党员在家门口“充电蓄能”。
严格管理让党员讲规矩、有作为
利通区紧盯关键环节管理,让党员有位更有为,流动党员“风筝不断线”。针对党员管理,利通区以12项具体措施打出“组合拳”,对农村党员、退休党员等重点人群设岗定责并签订《承诺书》。板桥乡党员马永强感慨道:“承诺书签下的是名字,扛起的是党员的责任!”
针对流动党员“风筝断线”的难题,利通区坚持“流出地跟踪管、流入地主动接、两地协同帮”机制,每季度动态排查流动党员去向。依托全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暖“新”服务驿站,为流动党员推送就业信息、提供技能培训,鼓励79名流动党员积极参与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流动党员、物流司机刘海说:“驿站就像家,找到组织心里更踏实了!”
通过这一套“组合拳”,利通区实现了党员教育从“大锅饭”到“营养餐”的转变,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