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才政: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版名:要闻
  
  本报记者冯荣
  在盐池县大水坑镇重点项目办公室的墙上,“青春坐标不应只有咖啡香,更要有泥土味。”的标语格外醒目。
  这是“三支一扶”工作人员毛才政用马克笔写下来的青春宣言。这位祖籍湖北省,生长于银川市的“95后”青年,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城市学子到基层骨干的蜕变,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广袤天地里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作为大水坑镇重点项目的“中枢调度员”,毛才政的办公  桌上堆叠着农贸市场改造图纸、管网升级方案和冷链基地环评报告。2024年刚入职时,面对复杂的工程图纸,毛才政凭着白天跑工地、晚上啃资料的拼劲,在3个月内摸清了该镇12个在建项目的技术参数,成为了同事口中的“活地图”。
  “市场里人声鼎沸就是最好的奖状。”站在新落成的农贸市场前,毛才政望着往来如织的人群感慨。这个660平方米钢结构交易大棚的诞生,代表着毛才政连续58天的现场督导:从拆除违建时调解商户矛盾,到暴雨天抢修排水系统,曾因污水横流被群众投诉的马路市场,如今成为盐池县“菜篮子”示范工程,带动32户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20多万元。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上,这位青年干部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担当。经毛才政协调推进的7个重点项目,累计创造就业岗位百余个,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逾百万元。
  “乡村全面振兴需要青春力量接续奋斗,当我们把理想的根系深深扎进土地,就能和这片热土共同生长。”毛才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