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版名:要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福建医疗帮扶团队还通过“师带徒”机制,为同心县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技术团队。
  当天,在同心县人民医院妇科办公室内,泉州市第一医院支援专家吴晓慧和同心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一起讨论患者病情。吴晓慧说:“我们通过师带徒的‘一带三’模式,如今,我的3个徒弟都能独立完成腔镜下的输卵管切除、宫外孕等手术。今后,我们还将致力于普通妇科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微创手术水平,为当地培养更多的妇科治疗能手。”
  “在吴医生的帮助下,我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让我收获颇丰,对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同心县人民医院医生马荷花说。
  多年来,泉州市第一医院从医院管理、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同心县人民医院进行精准帮扶。“通过组团式医疗帮扶,我们与同心县人民医院从培养骨干人才、交流业务技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交流合作,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让同心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泉州市第一医院支援专家李少澍说。
  越山海为生命,是救死扶伤的仁心守护,更是医疗技术的无私传递。2021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采取组团式医疗帮扶方式,累计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等医院选派优秀卫生专业技术干部支援同心县,进驻该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开展医疗帮扶,助力提升当地医疗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
  3个多月前,在闽宁对口协作帮扶机制的推动下,莆田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赵志强和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欧宗雄一同赴同心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驻点医疗支援工作。提及如今的工作,赵志强说:“初到同心,干燥的气候和陌生的环境让我有些不适应,情绪有些紧张,但面对患者淳朴的笑容和对医疗资源的渴望,我就渐渐适应了这里。技术落地只是起点,我们愿意将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医务工作者,从而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自2021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先后选派14名专家前往同心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去年,泉州市第一医院、莆田市急救中心、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先后派驻15名帮扶专家,涵盖妇产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等专业。同心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马新贵说:“福建省的医疗支援专家通过开展手术示教、业务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使医院急诊科、耳鼻喉科等科室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借助闽宁协作平台,抢抓机遇,以患者就医需求为导向,聚焦学科短板,持续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助力同心乡村全面振兴。”
  千里山海“医”线牵。来自福建的医疗团队不远千里奔赴同心,传递理念、教授技术、拯救病人,一系列帮扶举措托起了当地群众的健康。
  相信随着闽宁协作不断深化,同心群众未来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联合办学同心共育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闽宁对口帮扶以来,福建省先后派出百余名教师到同心县支教,他们胸怀大爱,扎根基层教育一线,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力支持同心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愿以微光笃行,致力改变、照亮希望,助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同时,进一步拓宽结对帮扶思路,开辟‘湄职同心班’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两校共同进步。”4月24日,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施风荣颇为感慨。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跨越2000多公里,只为奔赴一场教育协作的约定。密切的合作让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作为教育组团式帮扶团的成员之一,施风荣的另一个身份是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和他一同来到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还有该校教研管理团队核心人员杨建辉和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周波。
  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成之初,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学生实训等方面都是“一张白纸”。
  而创建于1985年的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入选福建省首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一系列结对帮扶实践接连展开。争取闽宁协作资金,改善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共接受帮扶资金2975.82万元,用于建设两栋学生公寓及配套设施、实训室建设和赴福建交流访学。2021年,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投资19万元,为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
  两所学校创新联合办学,成立“湄职同心班”。采取西部师生在东部学习(实习)的模式进行两校联合办学,并探索出专业班级成建制访学和技能竞赛集训两种模式。2022年3月,第一期“湄职同心班”开班,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2020级平面设计专业班的40名学生,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
  为了让来自同心的学生学有所成,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精心选派平面设计专业的优秀骨干教师给予全方位指导,扎实打牢学生专业基础,提升每一名学生的技能实操水平。
  2023届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马玲玲就是“湄职同心班”的受益者。她说:“去年,我和‘湄职同心班’的同学一起去了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在那里,当地的授课老师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授课,让我们学习到专业的技能知识。”
  参加技能竞赛是促进职校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施风荣介绍,学校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同样依托“湄职同心班”,选派技能竞赛选手到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跟岗训练,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得益于“湄职同心班”,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技能竞赛中的成绩快速提升。近两年来,在“中银杯”宁夏回族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43个。
  “‘湄职同心班’的协作育人模式,为东西部教育协作提供了生动案例。”施风荣表示,将通过常态化设立“湄职同心班”,进一步深化结对帮扶合作,助力当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如今,遥隔万水千山的福宁两地初心不渝、接续奋斗,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中,双方正以大海般的豪迈和高山般的坚韧持续擦亮“闽宁协作”的金字招牌,推动闽宁协作再上新台阶,为同心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