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熙凤的做派看她的家风

——品读《红楼梦》

版名:读书

    《红楼梦》第十五回插图。

    《红楼梦》第十一回插图。

  □苏正杰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仅次于林黛玉的女性,她精明、跋扈、毒辣、傲慢,著名红学家王昆仑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一位20岁左右的小媳妇,为何如此这般,为何恨她骂她却又想她?从王熙凤的成长经历或多或少能够折射出她的家风,没有那样的家风也就造就不了那样的“凤辣子”。
  王熙凤出身高贵,“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王家为“刀把子”出身,王子腾曾担任京营节度使,后被调任九省统制。在王熙凤的时代,像她这样武官家庭的出身,大概率不会注重文化传承。没了文化浸润的王熙凤无所顾忌,天不怕地不怕,没有敬畏之心。第十五回中,王熙凤说自己“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第二十九回中,贾母一行去清虚观打醮(做法事),阵势特别大。一名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哪里见过这场面,吓得慌了手脚,想躲藏起来,“不想一头撞在凤姐怀里”。这样无意间的一个小碰撞,“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打了一个筋斗,”而且满嘴胡乱责骂。
  试想,作为一位大管家,应该在众人面前有好的示范,一言一行都代表贾府的形象,更何况自己已为人母,以慈爱为重。她瞬间展现出的动作和说出的话,都是日常习惯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过这随意间的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王熙凤打小被父母娇生惯养,随意任性。
  刘姥姥初见王熙凤时,她头也不抬,“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明明知道刘姥姥已站在地下,却装糊涂,慢慢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这种有一搭无一搭的态度,是对刘姥姥这些贫苦人的蔑视,显露出她的傲慢无比。在听完刘姥姥的诉苦后,王熙凤的第一句话便打击刘姥姥,“这话没的叫人恶心”。
  不仅初见刘姥姥时如此,面对比自己身份卑贱的人,王熙凤都如此。第二十四回,贾芸恭恭敬敬拱手请安,“凤姐连正眼也不看,仍往前走着,只问他母亲好。”
  王熙凤贪权,善弄权术,这与她的武将家庭熏陶不无关系。
  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场面难免有些混乱,宝玉推荐王熙凤帮忙协理,这给了她大展才能的机会。她首先找出宁国府混乱的原因表现在五个方面:人口混杂,有趁乱挪用偷盗之嫌;责任不明确,有推诿扯皮行为;财务管理混乱,有冒领私藏现象;人浮于事,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状况;有管家包庇纵容、优亲厚友的乱象。 
  针对这些问题,王熙凤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整顿:一是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二是严肃纪律,用制度管人;三是以身作则,雷厉风行整肃,“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足见她的勤奋;四是不徇私情,立行立办;五是不一概而论,实行责任追究,让下人们有危机感。
  经她苦费一番周折,扭转了秦可卿丧事混乱的局面,办得周全。
  在第六十九回中,王熙凤为了整死尤二姐,唆使张华到都察院状告贾琏贾蓉兄弟;随后,她又出银子打点,察院收了银子后,“只说张华无赖,以穷讹诈,状子也不收,打了一顿赶出来。”
  法律在王熙凤眼中如儿戏,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玩弄于股掌之间。为什么她一个女子,如此胆大妄为,说明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父亲一辈人也是如此,或倚仗权势、或使用钱财,视法律成为他们的私产、或白或黑,为自家服务。
  王熙凤最大的爱好最大的弱点是贪财。
  第一,她缓发员工的工资,借机放高利贷,王夫人、袭人对此都有察觉。第二,收入钱财,替人消灾。这也是常态,第十五回中在铁槛寺中收老尼的三千两只是个开始。第三,假公济私。贾母提议大家“凑分子”为王熙凤过生日,她在众人面前说,“不如大嫂子(李纨)这一分我替他出了罢”,意在收买人心,可真到出钱时却舍不得拿。第四,为了整尤二姐,她买通都察院,总共花了三百两银子,而在大闹宁国府时,却报假账,说自己花了五百两,从中赚了二百两。第五,贾母八十大寿后,贾母询问王熙凤,“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只问“围屏”,实则向王熙凤敲警钟,不可糊涂不可贪污。这说明王熙凤过往有贪污的迹象,如她私藏蜡油冻佛手,平儿替她遮遮掩掩。
  王熙凤除了对刘姥姥这些普通贫苦人表现出的傲慢外,对待自己的敌人十分狠毒。
  贾瑞对王熙凤的骚扰,她完全可以批评批评,但她偏不,随即起了杀心,“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贾瑞并没有动手动脚,不至于到她起杀心的地步,可见王熙凤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在对付尤二姐的问题上,她“明是一团火,暗地里藏把刀”。先是花言巧语限制了尤二姐的人身自由,接着借刀杀人,分别让善姐打外围,用语言进行中伤,在衣食住寝上慢条斯理折磨尤二姐;让秋桐打前锋,进行正面进攻,辱骂打击尤二姐;让胡太医用虎狼药迫使尤二姐堕胎,彻底断了尤二姐活下去的念想,逼迫她吞金自杀,招招阴损,太让人大跌眼镜。
  在一个男权社会中,王熙凤之所以有恃无恐,如此这般,除了遗传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家风耳濡目染造成的。这样一位有才干的“脂粉队里的英雄”,偏偏没用到正业上。“凡鸟偏从末世来”,哪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