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铁琴)5月中旬,正值南方水果供应饱和之际,在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芦沟闸村的温室大棚里,一个个外表金黄、“内心”火红的小吊瓜“错峰”亮相,开始采摘。每天通过冷链发往广州、深圳等地,成为当地超市里的抢手产品。
芦沟闸村种植户刘华托着刚摘的小吊瓜说:“别看它个头小,可糖度超过13度,皮薄汁多,深圳采购商一天打七八个电话催单。”今年2月份栽种的瓜苗,经过近3个月的管护,5月15日开园采摘,正好避开南方西瓜价格低谷期。芦沟闸村党支部书记姚林妹介绍,前几年跟着种五彩小番茄,上市时间与南方重合,种得越多赔得越惨。2022年起,该村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合作,试种华晶、金阑等西瓜新品种,采取错季种植策略,现在每个大棚产量约9000斤,按每斤5元的价格,一个大棚能卖4万多元。
在小吊瓜种植大棚里,工人把刚刚采摘的小吊瓜装车。这些黄皮红瓤、绿皮黄瓤的特色西瓜,靠着差异化外观和脆甜口感,在电商平台日销上千单。
占地420亩的芦沟闸村集体产业园里,85个大棚将上演“接茬种植”。小吊瓜采摘至6月下旬后,大棚将改种五彩小番茄,刚好赶上8月南方高温导致的果蔬空档期。该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常年种植特色果蔬,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2万元。
村民汪力说:“以前种菜看天吃饭,现在跟着科技员学控温、吊蔓,西瓜卖完种番茄,日子过得比西瓜还甜。”
本报讯(记者赵秉娣通讯员蒋娜王也夫)连日来,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白墩村的600亩苹果园迎来疏果关键期,农户抢抓农时,为今年苹果优质高产辛勤劳作。
疏果是苹果生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苹果的产量和品质。5月21日,白墩村村民高许许手拿剪刀正在开展疏果作业。2000年,高许许从固原市西吉县老家搬迁到白墩村后就开始尝试种植苹果,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与发展,如今种植规模已达25亩,苹果也成了他家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实践证明,合理控制坐果密度可有效促进果实发育,避免因营养分散导致的果型偏小问题,现在优质果率稳定在80%至90%,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协同增长。”高许许说。
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对高品质苹果需求的增长,白墩村还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现场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果农、务工人员掌握科学疏果技术,不仅提升了果农的种植技能,还增强了大家对科学管理的信心。2020年起,该村党支部以“党建+产业”为抓手,牵头成立苹果产业合作社,通过“支部统筹、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整合分散土地资源,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推广“精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模式,通过疏果、套袋、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应用,推动苹果产业向高品质、高效益转型。
如今,依托党建引领苹果产业,白墩村走出了一条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共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目前,白墩村苹果种植规模达600亩,现有种植农户146户,每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每亩可以收入1万元左右。农忙时节,还能带动本村及周边的村民务工增加收入。”白墩村村委会主任助理魏海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