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荣张丽坤
在吴忠,民生实事的推进不仅是一个个数字的跃动,更是一幅幅百姓安居乐业的鲜活图景。近年来,吴忠市以老旧小区改造为突破口,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如厕难、停车难、充电难的痛点破题,到构建便民利民“15分钟生活圈”,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5月24日,在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新华社区新生小区,这个已有27年历史的老小区焕然一新:原本斑驳的墙面如今被粉刷一新,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得平坦顺畅,新增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居民的归家之路。
“以前总是羡慕那些新小区,现在咱们的老房子也变身‘新居’,每次走进小区都感到心情格外舒畅。”居民李玉英由衷地感叹。2024年,该小区被列入吴忠市老旧小区改造重点项目,排水、供水、绿化等基础设施也同步得到了全面升级。
吴忠市推行“订单式”改造模式,借助“两清两访四公开”和“六方共促”等一系列机制,成功将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据统计,自2019年起,全市已累计完成346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使这些“老破小”焕然一新,变身成为“宜居美”家园。今年,我市将继续稳步推进11个老旧小区的改造项目,让更多市民切实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温馨与喜悦。
如厕难、停车难、充电难曾是吴忠市民的三大困扰。如今,利通区至德路附近的一座“升级版”公厕给出了答案:供热系统、除臭系统、感应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灭蝇灯、自动喷香机、干手器等20余项人性化服务设施,让公厕化身“城市驿站”。“以前摆一天摊,连口水都不敢喝,生怕上厕所找不到地方。如今新建了公共厕所,既方便又干净。”至德路临时销售点的商户刘冬艳说。
近年来,我市在市区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建设公共卫生间,并对设施设备陈旧、服务质量弱化的公共卫生间进行提标改造,散落在城市大街小巷的152个公共卫生间,已经切实解决了群众如厕难等问题。2025年,我市计划新建公厕3座,改建公厕10座,让城市服务管理更有温度,既提升了城市品位,又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如厕需求。
停车难题则通过“时空共享”破局。吴忠市第三中学等8所学校周边停车场实行上下学高峰期“首小时免费”政策,14家机关单位节假日对外开放免费停车位500个。“接送孩子不再抢车位,早茶聚会也能轻松停车。”“市区内已有120余座公共停车场成功推行了30分钟免费停车政策。”家长张丽红和市民雷岗的体验,折射出城市管理的温情。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