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通办”让群众办事无距离

版名:要闻
  本报记者赵秉娣
  “没想到在这里就能补办外地的身份证,省去了我往返两地的奔波。”近日,在吴忠市政务服务中心户政窗口,来自陕西省榆林市的王蒙拿着刚补办好的身份证,脸上充满了惊喜。
  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为吴忠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日常。近年来,我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破地域壁垒,创新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异地事”。
  过去,异地办事意味着长途奔波、高昂路费和烦琐手续。而现在,吴忠市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起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便利。来自福建省泉州市的创业者陈捷就是受益者之一。近日,尽管他孩子的出生证明存放在2200公里外的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可他只用了20分钟就完成了新生儿入户手续。
  这样的便利得益于前不久吴忠市与泉州市签订的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将户政、社保、医保、企业登记等八大领域128项事项纳入通办范围。“以前必须回原籍办理,现在节省了往返路费,还省去了几天的奔波。”陈捷高兴地说。
  同样感受到便利的还有定居在泉州市的吴忠籍姑娘张喆,她通过“跨省通办”服务成功办理了户口迁移,避免了长途奔波。
  同心县河西镇派出所户籍民警马晓燕的手机里保存着许多感谢短信。去年7月,她为远在广东省的七旬老人李泽熙解了燃眉之急,李泽熙因房产过户需要证明一代证与二代证为同一人,但由于时间久远,系统内无法查询到他的原始户籍信息,马晓燕只能从档案室翻阅2000年左右的所有户籍迁出档案,找到他的原始户口底册,并为他出具了证明,当天就办理了邮寄服务。“虽然远在外地,但我感受到了吴忠公安为民办事的效率。”李泽熙在电话里连连道谢。
  从山东省泰安市来吴忠市红寺堡区工作的王学志,在当地就顺利提取了住房公积金。目前,吴忠市已实现住房公积金单位登记开户、购房提取等8项业务“跨省通办”,累计办理各类业务409笔。
  据统计,吴忠市“跨省通办”业务量年均增长67%,累计为群众节省办事成本超千万元。吴忠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马鸿雁表示,我市将扩大“跨省通办”的“朋友圈”,把更多高频事项纳入通办范围,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