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功夫”筑幸福之城

——记全国文明单位吴忠市城市管理局

版名:要闻
  本报记者邹丽见习记者锁冰心
  盛夏的清晨,几位市民在吴忠滨河体育运动公园晨练。“过去在公园找卫生间得绕路,现在这里有3座公共卫生间,布局合理,既干净又便利。”市民张学文说。
  吴忠滨河体育运动公园西侧的公共卫生间于去年改造完投用,白色墙面干净明亮,感应式洗手液、第三卫生间、无障碍扶手等设施一应俱全。保洁员马辉手拿抹布,一边仔细地擦拭着镜面,一边说:“我们每天分时段共进行三次全面清洁,就是为了让市民用得安心、舒心。”
  焕然一新的公共卫生间,正是吴忠市城市管理局为民服务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吴忠市城市管理局紧扣中心工作,服务民生大局,将文明创建融入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文明创建答卷。
  吴忠市城市管理局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导向,针对群众反映的“如厕难”问题,在市区新建24座公共卫生间,并对17座公共卫生间进行提标改造。“公厕虽小,却关乎民生福祉。经过新建、改造,市区公厕增多了,面貌也新了,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吴忠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科工作人员李正东说。
  傍晚时分,在市区紫宸园小区旁新建的口袋公园——森鹿乐园里,几个孩子在公园内的篮球场打球,市民张海波在健身步道上散步。“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建筑垃圾堆得老高。现在满眼都是花草树木,每天下班后带孩子散步,心情特别舒畅。”张海波感慨地说。这片曾被居民称为“城市伤疤”的空地,如今已蜕变为绿树成荫、步道蜿蜒的休闲空间。这样的转变,是吴忠市城市管理局对我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的持续巩固。
  漫步在市区东塔公园,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牌随处可见;市区明珠公园内,海绵化改造让雨水蓄得住、排得畅;遍布城区的口袋公园则巧妙利用城市“边角料”,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近年来,吴忠市城市管理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三年间完成13条道路绿化、10处绿地提质增景及海绵化改造、3处生态公园和9处口袋公园建设。如今,市区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1.73%、41.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6.33平方米。
  此外,吴忠市城市管理局还积极回应市民关切,新增2000余个公共车位,推动市区120余个公共停车场实施半小时免费停车;为环卫绿化工人提供营养早餐补助,动员50余家“爱心餐厅”推出8折优惠……一系列贴心举措,彰显了吴忠市城市管理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全国文明单位”的金字招牌在为民服务中熠熠生辉。
  “我们将认真履行职责,下足‘绣花功夫’,悉心服务群众,不断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园林绿化提档升级、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在厚植高颜值生态、服务高品质民生方面取得新成效,为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作出新贡献。”吴忠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吴兴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