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卸下形式“重担”轻装奔赴“新程”

版名:封面
  本报记者张娜
  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
  一直以来,吴忠市对照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实施细则》等规定,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减负工作,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轻装前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办实事。精文减会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
  7月11日一大早,青铜峡市陈袁滩镇干部王怀仙和马丫前往沙坝湾村,实地了解该村高速涵洞积水改造项目的后续情况。“现在会议少了,负担轻了,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困难,工作也从被动走向主动。”王怀仙说。
  近年来,我市坚决守住精文减会硬杠杠,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精文减会有关工作切实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紧盯精文减会中隐形变异的新苗头新问题,重点采取严格控制会议数量、严格界定文件发送范围等“九个严格”措施,持续加强会议活动审批管理,切实把文件会议数量减下去、质量提上去。
  “下发文件直击要点,把基层到底要怎么做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的会议直接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到了镇村,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基层干部纷纷反映我市对会议频次、发文要求等作出的规范要求,让他们可以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为民服务。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市发文数量同比减少11.4%、会议数量同比下降17.7%。“指尖减负”赋能基层工作“加速跑”
  “如今,干部微信群精简到1个,各类名目繁多的检查大幅减少,会议对参会人员范围的要求也更加精准,让我们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推进工作,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近日,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干部王晓芬在谈及基层减负工作时感慨颇深。
  为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胜利镇把更多的工作时间倾斜到基层,全面建成胜利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秦渠社区残疾人之家和民生社区“邻里互助”养老服务项目,建成日间照料中心3个、社区食堂4个,依托“挎包敲门”“八宝志愿”等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义剪、跑腿代购、按摩理疗等暖心服务180余次,基层工作效率与质量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也不断攀升。
  这是吴忠市深化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一个缩影。吴忠市切实减轻基层干部“指尖”负担,集中排查清理信息化应用系统或平台、APP、微信小程序和群组,强化监督检查,不断优化基层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
  2024年以来,吴忠市共清理网络工作群组2200余个,注销“僵尸”空壳账号25个,停用优化政务类信息应用系统3个。这一系列举措,让基层干部从烦琐的“指尖”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实干中。
  胜利镇新华社区干部丁羽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走访居民还要完成打卡、转发、拍照等任务,与居民深入谈心谈话的机会不多,甚至还会让居民误会我们社区干部一天到晚玩手机。现在这些任务清理了,大家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度也提高了。”
  教育减负让教师回归育人本位
  在吴忠市第四中学的校园里,学生们踊跃参加经典阅读、红色观影、艺术科普、劳动技能、体育运动等多项课外活动;老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精心打磨每一堂课,耐心辅导每一位学生。课余时间,他们积极参加师德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品质……各类事项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处处洋溢着朝气与活力。
  过去,接受检查多、非教学工作多、报表填写多,各种评比、竞赛等活动频繁进入校园,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应对各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分散了教师的教学精力。“这种状况既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教师也难以专注教学工作,职业热情也被消磨。”吴忠市第四中学校长牛克成说。
  我市制定中小学教师减负19条清单,中小学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2个白名单,对各部门计划开展的54项进校园社会事务全面梳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教育、体育运动等3项纳入进校园事项,叫停取消中小学课程中已涉及的社会事务51项,将不经审批、重复进入以及无实际意义的社会事务阻挡在校门之外,对各项评比表彰、示范创建、证明事项等进行全面清理,让教师静心从教、学生安心成长、学校清静办学。(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