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聚合力特色农业“多点开花”

本报通讯员马丫

版名:要闻
    7月14日,在陈袁滩镇袁滩村的芹菜种植基地,村民在收割芹菜。

  近年来,青铜峡市陈袁滩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创新模式、盘活资源、强化管理等措施,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田野里处处洋溢着产业兴旺的“丰”景——
  7月14日,在陈袁滩镇袁滩村的芹菜种植基地,一株株翠绿的芹菜在田间铺展开来,村民们忙着收割、捆扎、搬运。
  “你看这芹菜,长得多水灵!我在这干活,一小时挣20元,还不耽误照顾家,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村民陈礼一边说,一边麻利地捆扎着芹菜。
  产业旺不旺,要看党组织强不强。“为了选好种植品种,村‘两委’班子多次带领党员外出跑市场、访专家,最终确定种植市场需求稳定、经济效益好的芹菜。党员分片包干,在选种、育苗、管理等环节提供技术指导,确保芹菜种植品质。”袁滩村党委书记李志军说,“这一季下来,芹菜亩产量达8吨,预计每亩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6000元,带动35名村民稳定就业。”
  取苗、挖坑、栽苗、培土……在陈袁滩镇沙坝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棚内,村民们忙着栽种茄子苗。“以前图省事承包出去,村集体收益有限。今年,我们把大棚收回来自己干,将2.6万余株茄苗栽满17座大棚,预计增收20万元。”沙坝湾村党支部书记陈立春指着苗圃说,剩下12个大棚计划种植萝卜,争取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大棚外50多亩连片的西瓜地里,西瓜圆润饱满,喜获丰收。“这些西瓜都是村集体自主经营种植的,甜度高、口感好,一上市就很受欢迎,预计收入超11万元。”陈立春说。
  陈袁滩镇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壮大特色农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让“菜篮子”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