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梨花桥村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收割冬小麦(摄于6月24日)。
在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油粮桥村,专家组对冬小麦进行测量(摄于6月30日)。
在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梨花桥村,自治区专家查看冬小麦长势情况(摄于6月20日)。 本报记者丁宝萍金方华
7月10日,在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油粮桥村,看着眼前复种不久的玉米,吴忠市立军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立军说:“前段时间,我们刚将冬小麦收割完,产量特别好。以前种完小麦,土地就闲置了;现在麦收后还能复种玉米,一年能收两季。”
因种出了全区冬小麦最高亩产量,陈立军成为了农户以及种植大户眼中的“牛人”。对此,陈立军笑着说:“这几天,给我打电话、发信息咨询冬小麦收割情况的人特别多,有人还忍不住要到田里来看一看。”
“我种了几十年的地,农作物都是一年一熟。当听到有冬小麦复种青贮玉米一年两熟制技术后,我既兴奋又忐忑。”陈立军说,“去年秋天,我来到梨花桥村,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听了专家的介绍后,我决定大胆尝试。今年,我在油粮桥村种了210亩冬小麦,没想到当年就大获丰收。”
冬小麦最高亩产达835.52公斤,它不仅仅是陈立军的“经营答卷”,还是吴忠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17个相关单位协作的冬小麦复种青贮玉米一年两熟制技术集成试验的成功印证。
一年两熟亩产增收千余元
一季有余,两季不足,这是引黄灌区的耕作“尴尬”。漫长的冬季,土地沉睡,资源闲置,裸露的地表在西北风的吹拂下,偶尔掀起沙尘的波澜,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变革的种子正悄然萌芽。2023年,吴忠市冬小麦复种青贮玉米一年两熟制技术集成试验示范项目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立项。随后,在宁夏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吴忠市农业农村局、利通区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吴忠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相关单位协作,在梨花桥村开展冬小麦复种青贮玉米一年两熟制技术集成试验。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也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一次挑战。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种植壁垒,更在节水、增产、改善生态等方面为宁夏平原探索着更大的可能性。
经过一年的试验,2024年,前茬小麦产量达到每亩628公斤,后茬青贮玉米产量达到每亩3吨多,实现小麦和青贮玉米双丰收。
2025年再传捷报:经专家组测产,我市冬小麦单产再获新突破,创全区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如今,在吴忠这片黄土地上,一场关于土地的“效率革命”拉开大幕。在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国家战略下,我市以冬小麦复种青贮玉米一年两熟制技术为突破口,将传统的一年一熟农田,变成了一年两熟的丰产田,用科学的力量解锁了向土地要效益的“丰收密码”。
冬小麦复种青贮玉米一年两熟制技术操作是这样的:在上茬冬小麦收获后的6月下旬,青贮玉米被播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等到10月,青贮玉米收割后,不畏严寒的冬小麦再次播撒着希望,继续着这片土地的绿色循环。
吴忠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研究员杨建功算了一笔账:每亩土地通过“冬小麦+青贮玉米”模式种植,前茬小麦每亩最高可产835.52公斤,后茬青贮玉米每亩最高可产3.4吨,二者叠加,与传统的一年一季栽培模式相比较,单位土地面积增收超过1000元。
科技赋能绘就农业新图景
田野里的轰鸣声正改写着吴忠农业的版图。
当智能化农机在广袤的土地上奔驰,当北斗导航系统指引着收割机精准作业,我们正见证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农业革命。
新技术的集成试验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此次试验项目,我市采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配套,采用新型机械整地及精确播种等十项技术,为作物稳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位于金积镇塔湾村的吴忠市伊禾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仓库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该公司负责人谭振龙每天都会来这里看一看、摸一摸,他说:“别小看这些铁疙瘩,这都为一年两熟制技术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农机作业服务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我们在拖拉机上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确保播种的精确度。同时,我们还使用了侧条施肥播种机、耕播一体匀播机等先进农机,从农机农艺融合上进一步促进小麦早收获、提产量。”谭振龙说。
“如何保障一年两熟,时间是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开展了冬小麦分解收获技术研究,按照小麦九熟十收的原理,我们利用小麦后熟作用提高麦粒质量,较传统联合收获有效减少落粒损失,并且能为后茬复种作物多争取3至4天生长时间,从而实现小麦和青贮玉米双丰收。”杨建功说。
错茬供水打开节水新空间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打破了一年一熟的种植壁垒,更在节水增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杨建功说,这一绿色变革的奥秘就在于,通过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侧条施肥等技术的应用,小麦和玉米的生长期不受缺水的影响。
具体而言,冬小麦在10月份播种,小麦生长期间,仅在播种后(11月)和返青期(3月)各灌溉一次水。由于此时段内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加之滴灌技术的使用,便能在6月25日左右收获,有效避开了6月至8月的农业灌溉用水高峰期,每亩小麦生长期内可节约用水约80立方米。
而随后播种的玉米,其生长周期约为100天,7月份高温时段正值玉米幼苗期,少量灌溉即可满足生长需求;到了8月份,玉米进入需水量大的阶段时,通过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节水省肥。整个玉米生长期内,相比传统种植方式,每亩可节约用水约240立方米。
未来可期释放土地新潜力
“一年两熟是向土地要效益的‘丰收密码’。”吴忠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马长贵说,如今,吴忠市一年两熟制技术已推广近千亩农田,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构建起多元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更为广泛示范推广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冬小麦复种青贮玉米一年两熟制技术集成试验示范项目,让技术更加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让更多的种植户掌握这项技术,向土地要效益。”马长贵说。随着技术的持续完善,这一“丰收密码”将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动力,让吴忠的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