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华
“老话讲‘搅团要72搅’,力道和节奏缺一不可。”在同心县田老庄乡石塘岭村,荞麦搅团不仅是村里祖传的手艺,现在更成了“云雾旱塬”小杂粮走向市场的亮眼名片。当地盛产黄米、小米、荞麦等小杂粮,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以匠心巧思激活传统美食,走出一条“土特产+老手艺+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反而更喜欢品质优良的土特产、钟情于休闲放松的乡村游和爱上古朴传统的老手艺,这为乡村发展带来无限机遇。广袤田野,宝藏无数,许多地区都在着笔土特产这篇文章。如何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关键在于要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土”是基于一方水土,“特”要突出地域特点,“产”讲的是建成产业、形成集群。立足“土”,突出“特”,关键还要形成“产”。石塘岭村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纵向打通了小杂粮从产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横向围绕休闲农业、老手艺沉浸式体验、康养等多种功能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做好土特产文章,带来的不仅仅是产业的兴旺,更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进步。从耕种收到产加销,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进行全产业链的规划与指导,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建设更多“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就能让乡土物产真正强农村经济、富农民“口袋”。摘自《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