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共享法庭打造高效解纷“前哨站”

——我市创新机制让矛盾纠纷化解提速降本见成效本报记者吴荣

版名:封面
  8月12日上午10时,清脆的法槌声回荡在吴忠市利通区老井大厦四楼的商事共享法庭,马某与某银行合同纠纷案,成为利通区法院商事共享法庭首例开庭审理的案件。商事共享法庭作为高效化解商事矛盾的“前沿阵地”,有效将纠纷解决在“对簿公堂”之前,不仅提高了审判效率,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家门口的“司法便利店”
  近年来,商事活动日趋复杂,纠纷数量不断攀升。传统诉讼周期长、成本高,常常让企业望而却步。针对这一痛点,利通区法院精准施策,在市区商业聚集区——老井大厦设立了商事共享法庭,构建起涵盖立案、调解、诉讼全流程的“司法便民圈”。
  “商事共享法庭的核心是把选择权交给企业,让他们在充分了解风险后,自主选择最适合的解决路径。”法官田林浩说,这有效避免了企业盲目启动诉讼程序,耗时耗力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
  经营建筑耗材公司的周某对此深有体会。2021年,他的公司向某建设公司供货后被拖欠38万元货款,多次催讨无果。“以前硬着头皮打官司,成本高、周期长,还怕伤了和气影响生意。”周某回忆道。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