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雅琴 通讯员 雷忆榕
从“迷彩绿”到“救援蓝”,作为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退役军人,盐池县应急救援协会副队长官聪在脱下军装后的日子里,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军人”二字的重量。
1984年,18岁的官聪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走进部队。从军四载,他是荣获过“一等功”的优秀战士,是事事敢为人先的勇敢士兵。退役后,他身体力行,无论身居何处,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5年,我们组建了盐池县应急救援协会,在水域救援、地震救援等领域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官聪说。
官聪立志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为公益事业奉献余热,与队员们一同并肩作战,全力做好各项救援工作。“我们协会刚成立的时候有29名队员,均来自社会各界。如今,队员已发展到79人,其中多为党员及退役军人。”官聪说,平时大家各忙各的,一旦接到求助电话,就会调整自己的时间,马上集结奔赴救援现场。
正是秉承在部队养成的乐于奉献、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官聪平凡的善举影响和感动着身边人。“我加入协会已经3年多了,今后我也会继续努力,为守护群众的安全贡献力量。”盐池县应急救援协会成员饶天鑫说。
多年来,盐池县应急救援协会帮助受困群众500余人次,累计服务50余万人次。从战士到公益带头人,官聪始终珍惜军人称谓,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他先后被评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心大使、中国好人等荣誉,2022年被评为宁夏首届“最美退役军人”提名人选。
军旅生涯,造就了官聪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忠诚的性格。今后他将继续用责任和义务践行“召之即来、援之必胜”这个响亮的口号,呼吁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播撒爱心和奉献的种子。“脱下军装仍是兵,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为社会尽一份力。”官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