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版名:时事
  “两山”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理论,蕴含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很早就形成了质朴睿智的自然观。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2016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信手拈来的古语积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生态智慧。
  “这‘两座山’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阐明“两山”理念蕴含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培育等深刻意涵。
  “两山”理念这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科学论断,早已飞出余村,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二)辩证思维 系统谋划
  与西方现代化遵循的生产力发展单纯服从于资本逻辑截然不同,“两山”理念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习近平总书记道出其中关键。
  “两山”理念的一个重要取向,就是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与此同时,讲求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强调“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在海南,提出“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海南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在云南,叮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贵州,强调“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
  美国知名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其《生态文明与生态革命:基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不仅从根本上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相对立,更是完全超越了西方社会所推崇的环保理念。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明确“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对黄河流域发展,强调“黄河流域发展的内涵一定要定义清楚,不是不发展经济,而是要以黄河生态保护为重要的背景依据”。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我国山更绿、水更清,家园更加美丽。森林覆盖率超过25%;全国地表水Ⅰ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0.4%;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2% 。
  当然,保护绿水青山不是不发展,而是要更好地发展。“两山”理念讲究以绿生金,塑造经济发展的绿色新动能、新优势。
  2021年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听大兴安岭林区的林场工人周义哲代表提起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成效时,习近平总书记回应:“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
  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良好生态本身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两山”理念生动诠释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成为引领促进绿色发展的新导向。
  陕西榆林高西沟,几代村民拍崖畔、筑地埂、挖水沟、垒埝窝,种上了苹果树、枣树、杏树、核桃树,再不是“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的旧日光景。
  “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昔日厂房变身长江公园。远处,三江新区日新月异,一些企业已将产业延伸到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电池材料,走上新的产业赛道。
  一个多月前,一封回信让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村民激动不已。“得知这几年村里又有新变化,乡亲们的收入增加了,为你们高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信里表达了“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的殷切希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各地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三)创新变革 久久为功
  走进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捷文村,溪流潺潺,满目苍翠,令人心旷神怡。村口的大石头上,“全国林改策源地”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 当年在摸索中搞改革,干部和群众都忐忑不安。正是当时担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调研,及时肯定了我们的探索,才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今年60多岁的钟泰福,曾是捷文村村支书,一路见证了村里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程。
  钟泰福说,林改前,村里林子的产权是集体的,当地群众习惯了靠山吃山,乱砍乱伐的行为管不胜管,就连赶上火烧山,很多群众都只等着村干部来救火。
  2002年6月2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到武平县调研,明确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确定了林改方向。
  所有权明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武平加快发展林下产业,武平林改经验很快在全省推开。
  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向全国层面推进。
  如今,捷文村种起了紫灵芝等中药材,养鸡、养蜜蜂也如火如荼,建起了“ 我有青山”主题馆,推出了灵芝采摘节、生态研学等项目。2001年到2024年,捷文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00元增加到35750元。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在风景秀丽的新安江畔,有一家化工企业,是当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缩影。2003年4月23日和2005年9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两次前往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对这家企业的循环利用技术给予肯定,称赞这就是循环经济的具体表现。
  “我们从草甘膦生产过程中回收氯甲烷,用于有机硅单体的生产,然后从有机硅单体生产中回收盐酸,用于草甘膦的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引下,新安股份进一步推进技术迭代、产业集聚和体系升级,走上一条从传统化工企业向现代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2006年9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里鲜明指出:“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修订实施“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多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驶入“快车道”,昭示党中央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
  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我国出台“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从淘汰落后煤炭、钢铁、水泥产能,到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再到坚持源头防控、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管控土壤环境风险等,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一系列举措共同发力,我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河湖面貌也实现根本性改变。
  更多绿意在大江南北蔓延。从生态产品到生态旅游,从横向生态补偿到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碳汇权益等交易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探索深入,以绿生金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陆续发布“双碳”目标下的“1+N”政策,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努力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两山”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一场关于中国“两山”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专场活动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框架下举行,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聆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声音。
  近年来,以“两山”理念为代表的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
  —— 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通过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
  —— 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宣介中国生态文明之道。
  —— 2018年,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在考察浙江后,对“两山”理念表示高度赞赏:“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带给世界各国,并以此来激励各国改善生态环境。”
  “ 两山”理念让中国与世界有了更多共鸣。“在推动全球面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正在成为引领者。”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安德鲁·施瓦兹表示,中国通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当中,在发展模式上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这种引领是及时的、有远见的、鼓舞人心的。”
  “在这个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生态压力交织的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应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普遍信条,这不仅是中国智慧,更应该是人类共识。”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帕特里克·奈斯说。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郑重宣示启迪人心、光照未来。在壮阔实践中,“两山”理念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两山”理念源自中国、面向世界,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梦想稳步化为现实,也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地球家园作出新贡献。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