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东干渠苦水河生产桥项目现场,机械和人力双作业开展砌护工作(摄于6月3日)。
治理后的苦水河(扁担沟镇段)河岸如今种活了花草,不仅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还修复了河岸生态环境(摄于6月3日)。
吴忠林场荷花观赏池如今水清岸绿(摄于8月14日)。
杨兴民精心打理自家民宿(摄于8月9日)。
马国莲在温室大棚里收葡萄(摄于8月5日)。 本报记者洪蓉何欣邹丽
苦水河畔,微风习习,砌护好的河岸既美观又坚实,拥着河水蜿蜒向远方;护坡被绿意盎然的植被覆盖,像绿色“铠甲”守护河道;野鸭、白鹭等水鸟不时从水面掠过……呈现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曾几何时,苦水河是“苦涩”的代名词。
苦水河,是宁夏汇入黄河的第二大一级支流,流域主要集中在吴忠市境内,流经利通区、红寺堡区、盐池县、同心县4个县(市、区)10个乡镇,于利通区古城镇新华桥村汇入黄河。由于历史上洪水泛滥和生态环境脆弱,苦水河曾给两岸居民带来很多困扰。
“过去,河水苦涩无法用来灌溉农田和家畜饮用,遇到大暴雨,河岸还会垮塌,有时会冲毁农田,给周边村民的生活带来很大麻烦。”8月8日,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新华桥村村民吴占智说。
为改变这一现状,多年来,吴忠市持续实施苦水河防洪治理工程,通过新建、修补护岸工程,彻底消除高边坡滑塌的地质灾害隐患,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完善区域防洪体系,确保苦水河流域的防洪安全。除了防洪治理,还通过实施环保清淤、植草护坡等措施,使河岸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河道生态修复和自净能力也得到了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现在,治理过的苦水河,让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吴占智说。
如今,苦水河的防洪能力从10年一遇提升到了20年一遇,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褪去“苦涩”的外衣,它以全新的姿态滋养着土地,孕育出蓬勃兴旺的特色产业,成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黄金纽带。
作为苦水河沿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核心区,吴忠林场积极推进产旅融合发展。
走进吴忠林场,宽敞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绿树成荫的休闲广场,令人身心愉悦。
以“田园、生态、康养、休闲”为主题,吴忠林场按照“一户一品”的发展模式,在富平湾建成46户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接待民宿。60岁的杨兴民退休以后,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每到旅游旺季的时候,慕名而来的游客特别多。
“ 这些年林场的变化特别大,不仅居住环境好了,大家的收入也增加了,现在的生活真是有滋有味。”杨兴民高兴地说。
与杨兴民感同身受的还有该场职工马国莲。时下,她的大棚里已挂满了成熟的葡萄,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今年种了两棚葡萄,品种有玫瑰香、早黑宝等五个品种,一年下来,两棚能收入十几万元。”马国莲说。
吴忠林场副场长黎芳介绍,目前,吴忠林场打造设施采摘园600亩,网架梨采摘园200亩,先后建成依林小镇生态园、荷花观赏池、休闲文化广场、休闲露营地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集生态采摘、民宿体验、乡村游玩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目前,每年民宿、采摘及露营地等收入累计可达2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人数约600人。
治理一条河,串起一片景,带动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这条曾经的“苦水河”,如今已成为滋养幸福的源泉,见证着人民群众迈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