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良
8月27日,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民俗文化村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内,老旧的结婚证、简单的家具静静陈列,宛如时光的诉说者,讲述着岁月的故事。“这些老物件让大家轻形式、重情义,看到婚姻真实的内核。”上桥镇相关负责人说。自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以来,吴忠市严格对标自治区“1+8”政策文件,创新推出“12345”工作法,被农业农村部向全国推广。
在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移风易俗主题广场、百姓大舞台等构成了乡村文明新画卷。2024年夏天,汉族小伙赵强和回族姑娘杨敏的婚礼在这里传为佳话。原本女方父母要求16.8万元的彩礼,经村红白理事会协调劝说,最终降到6万元。吴忠市坚持高位谋划,强化五级书记治理责任,市级领导包抓乡镇,严格落实联席会议等“六项机制”,8个牵头部门协同推进,各县(市、区)紧盯重点村和适婚人群。并将专项治理纳入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等考核内容,2.5万名农村党员签订《文明婚俗承诺书》,125名村干部报备本人或子女婚事。
与此同时,吴忠市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吸纳农村媒婆加入红白理事会。践行“塞上枫桥经验”,化解婚恋家庭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婚恋违法行为。精心策划“七个一”活动,深入开展线下宣讲4091场次,线上开展主题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培育举荐了1200多户移风易俗典型,挖掘首批143户“零彩礼”“低彩礼”家庭讲好家风故事。
如今,在吴忠市,“轻彩礼、重感情”的婚嫁新风尚蔚然成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利通区金积镇大庙桥村党支部将移风易俗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通过民主程序制定村规民约,推出《抵制高额彩礼“十有礼遇”》,让婚事新办的家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党员干部带头作表率,民兵营长贾文斌嫁女儿时“零彩礼”,为乡亲们树立了榜样。数据显示,吴忠市农村适婚人员累计结婚3858对,其中“零彩礼”“低彩礼”2508对,占比达65% ,平均彩礼下降了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