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夏同心工业园区的宁夏五谷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务工人员有序开展胡麻油装箱作业。 本报记者 丁宝萍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以创新为引领,以民生为根本。 2025年以来,同心县坚持就业优先导向,以“稳岗扩岗、提质增效”为主线,打出政策保障、岗位开发、技能培训、服务优化等组合拳,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就业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坚决不让一个劳动力赋闲在家。
就业招聘频繁上新,职业培训质效双增,创业服务有声有色,重点群体帮扶落实见效… …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画卷在同心大地徐徐铺展。
政策春风化雨
政府保障动真格,就业帮扶有力度。
同心县坚持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惠民生的关键抓手、首要任务,落实劳务奖补、交通补贴、劳务经纪人奖励等资金4211.84万元,印发《“六场硬仗”任务分工》《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周调度制度,形成“党政主责、部门协同”的大就业工作格局。“县里每周调度就业工作,镇上干部包片督导,各村就业台账更新及时,谁家有就业需求、适合什么岗位,一清二楚。”同心县兴隆乡劳务专干马学文说。
岗位送到家门口,外出务工有专车。同心县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县领导带队赴北京、广东、浙江、山东、内蒙古等地“ 访企拓岗”,参加蒙陕甘宁“四省多县”县域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活动等,挖掘岗位4000个。
同时,为破解群众就业信息不对称难题,同心县通过“铁脚板+大数据”方式,摸排全县129家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立动态需求数据库,及时向各乡、镇、村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加速推进标准化零工市场和5家零工驿站建设,常态化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6场,提供岗位1.3万个。目前,县内园区企业、重大项目已带动就业1.65万人。
“ 包吃包住,每月工资6000多元。你们都放心吧,我在这里一切都很好。”9月15日,远在广东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务工的同心县王团镇前红村村民杨勇开心地向家人报平安。几个月前,杨勇在劳务经纪人的带动下,和40多名老乡一起赴粤务工,实现了稳定就业。
“同心县就业部门整合闽宁协作、乡村振兴等资金,推出交通补贴、经纪人带动补贴等‘政策包’,全年落实各项就业奖补逾4200万元,惠及脱贫家庭8000多户。”同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该县还组织“点对点”专车直达广东、内蒙古等地企业,开展“访企拓岗”挖掘岗位5000多个。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