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是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同甘共苦、携手共创未来的真实缩影,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征程上,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用心用情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使其成为温润人心、凝聚共识的重要载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强烈使命感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明确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既要着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要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通过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实、讲活、讲进心坎,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各族人民心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二、紧扣主线主题,以鲜明导向性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根本目的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目标导向,确保每一个故事都紧扣主题、传递核心价值,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中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事例,展现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壮阔历程。对于多民族聚居地区,应重点讲述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守边固边、建设家乡的感人故事,如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各族群众在这里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特色产业,从昔日的荒漠变成了如今的“塞上绿洲”,生动展现了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通过讲述这类故事,能使内容更贴近实际、深入人心,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三、融入真挚情感,以共情式叙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蕴含着各民族之间深情厚谊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力量,只有融入真情实感,才能讲得深入人心、引发共鸣。要坚定人民立场,聚焦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鲜活实践,挖掘和讲述更多能够打动人心、凝聚共识的故事。吴忠市利通区已连续举办二十一届社区邻居节,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中睦邻互助,绘就幸福生活画卷。要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叙事方式,将宏大主题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情节和细节,让听众在情感共鸣中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四、坚持问题导向,以实际成效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战略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必须回应社会关切,破解思想困惑。要结合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深入讲述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团结奋斗故事。积极运用吴忠市在推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和典型案例,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增强故事的教育性和说服力,使群众听得进、记得住、有所悟,真正发挥故事凝聚人心、滋润人心、照亮人心的作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进一步强化,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吴忠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