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飘节会 好物受青睐

版名:要闻
    10月4日,“剪纸”创意服饰惊艳亮相非遗展区。    王思远 摄

  本报记者吴海燕王思远马慧见习记者李金汰马少红通讯员马佳钰
  10月1日,吴忠市利通区牛家坊民俗文化村内烟火升腾,作为第五届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的亮点,“一县一品”地标美食展、“鉴阅优品”吴忠优质农特产品展、“八宝茶韵”茶文化展等活动将吴忠好物与美食文化深度融合,成为拉动节日消费的新引擎。
  在“鉴阅优品”吴忠优质农特产品展区,清亮的亚麻籽油、醇厚的吴忠醋、精美的杂粮礼盒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这些从田间到餐桌的“吴忠味道”,不仅是厨房中的调味佳品,更成为展示吴忠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窗口,让市民、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将“家乡味”打包带回家,进一步推动美食文化与特色农业的融合发展。“拌凉菜时滴几滴亚麻籽油,味道特别香!”市民刘玉华说。
  10月4日,“八宝茶韵”茶文化展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展区中央,刘三朵非遗八宝茶展示馆接待部部长马芊芊指尖轻点,将八宝食材依次排开——宁夏枸杞红如玛瑙、新疆葡萄干晶莹剔透、福建桂圆润饱满。“茶叶要最后放,锁住香气。”马芊芊边说边将茶叶均匀撒在食材上,动作如行云流水。“快看,玫瑰花苞遇水开花了!我一直好奇吴忠的八宝茶为什么这么好喝,今天看了制作过程,才知道用料这么讲究。”游客张月峡说。
  浓郁的茶香和绝佳的口感,激发了游客的购买欲望。节会期间,八宝茶及相关特产礼盒的日均销量较平日增长数倍,在留住游客味蕾的同时也拉动了节会消费,让地方特色美食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八宝茶不仅是解腻的饮品,更体现了吴忠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看到大家喜欢,我们也很高兴。”马芊芊说。
  当天,在非遗展区内,一根钩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叶娟指尖翻飞。摊位前,来自兰州市的游客吕娜拿起一个绣着黄河与滩羊图案的杯垫,毫不犹豫地扫码付款:“这个杯垫很有吴忠特色,老手艺能保留下来很不容易。我要把这些带回家。”
  在早茶美食文化节上,经过非遗技艺精心包装的本地农特产品与手工艺品成为消费热点。这些产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附加值,成功激发了游客的购买热情。节会期间,非遗产品的销量较平日大幅增长,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市场消费的双赢。
  10月5日,“一县一品”地标美食展区内人头攒动,特色食材琳琅满目,游客穿行于各展位之间,品风味、话家常,特色美食集中展示,向游客讲述着吴忠“一县一味”的故事:盐池县的滩羊肉色泽鲜亮,脂肪均匀;红寺堡区的生态枸杞以全新面貌融入糕点,甜中带酸……每处展台都是一个县(市、区)风土的浓缩,游客在“买买买”与“ 尝尝尝”之间,完成了一次对吴忠美食文化的深度探索。
  “一县一品”地标美食展不仅为游客带来味觉盛宴,更通过展示各县(市、区)特色美食的差异性,凸显了吴忠丰富的美食文化底蕴。“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水土和食材,这就造就了‘一县一味’的特色。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吴忠本地食材的优越性。”宁夏宁峡家乡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曦晖说。
  当天,在西部地标美食成果展区,来自吴忠及周边多个地区的标志性美食齐聚一堂。每道菜的展示牌上,除了标注食材与味型,更引人注目的是其背后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与当地风土人情的紧密联系。游客曾瑾萱说:“以前就只知道吴忠的早茶非常有名,看了这个展览才知道,每道美食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在互动体验环节,厨师们现场演示地标美食从选料到成品的完整制作过程。刀工、火候、调味……每个细节都蕴含着代代相传的技艺密码。“这次展出的地标美食都是我们精心筛选的,不仅味道要正宗,背后的文化故事更要讲得好,让游客既能品尝美味,又能了解吴忠的餐饮文化的深厚底蕴。”吴忠君乐早茶私房菜后厨厨师长杨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