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宝萍
清扫牛舍、喂料蓄水……10月14日,天色渐暗,同心县韦州镇庆华村村民马明海仍在牛棚里忙碌着。
看着自家的“增收功臣”,马明海满眼激动。他说:“前段时间刚出栏15头肉牛,总收入27万元,不仅还清了10万元贷款,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4.5万元收益。”
几年前,作为村里的脱贫户,马明海和村里其他养殖户一样,还受困于家庭小规模养殖带来的发展瓶颈。马明海回忆道:“起早贪黑干一年,收入还不到两万元。我想着扩大规模,再买几头牛,但因为手里存款少、能购买的牛数量有限,加上县外补栏和检疫困难等原因,连政府的补贴都拿不到。”
马明海生活的转机,源于一次同心县县、乡干部扎进村里的深度摸排。当走访人员看到散户因补栏的畜禽办不了检疫证,眼瞅着政府优厚的惠民补贴到不了手,一场由同心县委牵头的“解题行动”迅速启动。在县、乡两级党委指导下,庆华村“两委”班子把散户组织起来,依托本村合作社统一对接区外优质牛源、集中采购健康肉牛。同心县农业农村局和乡镇干部现场验收后,依据各家补栏数量现场造册落实补栏奖补,彻底解决了散户的难题,进一步降低了散户养殖成本。
相比传统的种植农业,肉牛养殖前期投入较高。以前,像马明海这样的散户,想贷款却面临门槛高、利息高、担保不足的问题,银行不敢贷,群众贷不起;肉牛养殖量达不到一定规模,该享受的补贴也够不着。为了让群众发展产业不再为钱发愁,2021年,同心县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基于农户的信用量身定制了惠农贷款,利率比市场低了不少。更让群众暖心的是,整村授信形成的组团补栏规模效应,让原本够不着的各类强农惠农补贴等政策精准落到散户手中。近三年来,同心县累计补贴资金超500万元;首批110户村民通过贷款扩大了养殖规模,户均增收超过3万元。
资金解决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服务也得跟上趟。在庆华村,村“两委”班子不仅帮助提供技术指导、疫病防控服务,还及时传递市场行情、政策新规等信息,更重要的是打通了销售渠道。随着服务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散户加入了进来。如今,庆华村的养殖户达384户,比2022年增加了73户。更可喜的是,60多户没有养殖经验的村民,也在这种“有人帮、有保障”的环境下搞起了养殖。养殖新手陆金礼说:“以前没技术、没经验,想养牛又怕赔本。现在可不一样了,村里天天有人上门教技术,出现啥问题,很快就能给解决,就连市场行情都帮咱盯着。看着牛羊满圈,心里踏实得很,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乡村探路,全县开花,群众实惠看得见、摸得着。庆华村的养殖产业发展探索,让资金活了、买牛顺了、检疫快了、销路通了,村民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这种以“整村授信、组团补栏、统一检疫、一站式补贴到位”为核心的组织化服务惠民模式,迅速在同心县推广开来。截至2025年6月底,同心县已有超过10.5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9.89万农户获得了发展生产所需的资金支持。
同心县将把庆华村的“解题钥匙”变成全县群众的“致富密码”,持续深化组织化服务,让买牛、防疫、检疫、销售更省心;精准对接需求,让政策、资金、技术直达养殖户手中,让更多的“马明海”们“牛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