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荣 张丽坤)10月15日,在吴忠市秦宁中学的食堂后厨,工作人员马婷熟练地切着菜,手法娴熟。马婷说:“我来学校食堂帮厨三年了,既能照顾孩子上学,又能看着饭菜怎么做出来,心里感觉很踏实。”
像马婷这样,既是学生家长,又是学校食堂的一员,在我市已不是个例。为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持续落实“校长+家委会陪餐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全面推行“妈妈后厨”这一创新做法。
“ 我们在全市大力推广‘妈妈后厨’,不仅是为部分家庭提供就业岗位,更希望为学生餐注入一份‘妈妈的味道’,把母亲对孩子的爱,转化为校园食品最温暖、最放心的安全防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文秀说。从“旁观者”到“局内人”,这一做法将过去短暂的家长参观转变为深入、持续的日常参与。目前,全市有101所中小学校聘请了280名学生家长进入食堂工作。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学校设置固定岗位,让家长全方位参与食堂各环节中,实现对食品制作全流程、全时段的“嵌入式”监督,既激发了家长参与管理的主动性,也推动食堂从“明厨亮灶”向“阳光操作”的提质升级。
为提升家长的履职能力,市场监管部门还推动学校定期组织培训,围绕食品安全法规、操作规范和风险防控等内容进行系统讲解,持续增强家长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与此同时,“妈妈后厨”也成为凝聚家校合力的坚实纽带,她们将食堂的安全与管理情况真实、准确地传递给更多家长,有效消解疑虑。学校也通过广泛收集学生与家长的意见,共同推动食堂工作持续改进,携手打造“食材安心、膳食健康、服务到位、文明光盘、阳光操作”的“五型食堂”。
一餐一饭,关乎成长,也连着民心。吴忠市通过“妈妈后厨”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学生饭碗加了一把“安全锁”,更织就了一张融合了监督、信任与温情的校园食品安全共治网络。